《送人归衡阳》

时间: 2025-01-04 11:12:11

别曲惨鹍鸡,沿湘望翠微。

人从南浦别,客向洞庭归。

晓雁并芦远,宵禽负叶飞。

还家落秋后,社橘老金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归衡阳 宋祁 〔宋代〕

别曲惨鹍鸡,沿湘望翠微。 人从南浦别,客向洞庭归。 晓雁并芦远,宵禽负叶飞。 还家落秋后,社橘老金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离别的曲调凄凉如鹍鸡的鸣叫,沿着湘江远望那翠绿的山色。 人们在南浦分别,客人则向着洞庭湖的方向归去。 清晨的大雁并排飞过芦苇丛,夜晚的鸟儿背着叶子飞翔。 回到家时已是秋天落叶时节,社橘已经老去,金衣般的果皮。

注释:

字词注释:

  • 鹍鸡: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其鸣声凄凉。
  • 翠微:指山色苍翠。
  • 南浦:地名,泛指送别之地。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 晓雁:清晨的大雁。
  • 宵禽:夜晚的鸟。
  • 社橘:古代祭祀用的橘子。
  • 金衣:指橘子的金黄色外皮。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离别和归乡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他在送别友人归乡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归乡的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多有游历和送别的经历。诗人在送别友人归乡衡阳时,通过描绘沿途的景色和归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归乡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和归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归乡的祝福。诗中“别曲惨鹍鸡”一句,以鹍鸡的凄凉鸣叫比喻离别的悲伤,情感真挚。“沿湘望翠微”则通过湘江和翠微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晓雁和宵禽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主题和归乡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曲惨鹍鸡”:以鹍鸡的凄凉鸣叫比喻离别的悲伤。
  2. “沿湘望翠微”:通过湘江和翠微的景色,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3. “人从南浦别”:在南浦这个地方与友人分别。
  4. “客向洞庭归”:友人向着洞庭湖的方向归去。
  5. “晓雁并芦远”:清晨的大雁并排飞过芦苇丛,象征着离别的远行。
  6. “宵禽负叶飞”:夜晚的鸟儿背着叶子飞翔,增添了归乡的神秘感。
  7. “还家落秋后”:回到家时已是秋天落叶时节,暗示时间的流逝。
  8. “社橘老金衣”:社橘已经老去,金衣般的果皮,象征着归乡的喜悦和时光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别曲惨鹍鸡”中以鹍鸡的凄凉鸣叫比喻离别的悲伤。
  • 拟人:“宵禽负叶飞”中将鸟儿拟人化,赋予其背负叶子的动作。
  • 对仗:“晓雁并芦远,宵禽负叶飞”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和归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归乡的祝福。诗中通过对沿途景色和归乡情景的描绘,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归乡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家乡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鹍鸡:凄凉的鸣叫,象征离别的悲伤。
  • 翠微:苍翠的山色,营造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晓雁:清晨的大雁,象征离别的远行。
  • 宵禽:夜晚的鸟,增添归乡的神秘感。
  • 社橘:老去的橘子,象征归乡的喜悦和时光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别曲惨鹍鸡”中的“鹍鸡”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2. 诗中“沿湘望翠微”中的“湘”是指什么? A. 湘江 B. 湘菜 C. 湘绣
  3. 诗中“人从南浦别”中的“南浦”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4. 诗中“客向洞庭归”中的“洞庭”是指什么? A. 洞庭湖 B. 洞庭山 C. 洞庭茶
  5. 诗中“社橘老金衣”中的“金衣”是指什么? A. 橘子的金黄色外皮 B. 金色的衣服 C. 金色的叶子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远行的祝福。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宋祁的《送人归衡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以送别为主题,但宋祁的诗更注重对归乡情景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远行友人的祝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全面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