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峻壁亭临水,横陂树彻山。
两河惟甲氏,数柏共苍颜。
随意游成适,回舟月与还。
早知乘下泽,不再结青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高峻的山壁旁有一座亭子,亭子面对着水面,四周的树木在山间交错生长。两条河流环绕着甲氏家族的居所,几棵苍柏与古老的容颜相映成趣。随意游玩显得悠然自得,划船回来的时候月光与水面交相辉映。早知道可以轻松地乘船下水,就不必再去结网钓鱼了。
注释:
- 峻壁:高而陡的山壁。
- 横陂:指横亘的堤坝或堤岸。
- 惟:只有,单独。
- 甲氏:指姓甲的人,可以理解为甲家。
- 苍颜:苍老的面容,这里形容古老的柏树。
- 随意游成适:随意游玩,感到十分舒适。
- 青纶:青色的丝线,指钓鱼的渔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仲明,号惟庵,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山水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悠然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陈师道的《甲亭》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之美的诗,其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首联“峻壁亭临水,横陂树彻山”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山水相依的优美环境。亭子依傍着陡峭的山壁,水面波光粼粼,四周树木枝繁叶茂,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两河惟甲氏,数柏共苍颜”则引入了人居的元素,诗人借用甲氏家族的存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数棵苍柏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也暗示了甲氏家族的悠久历史。
“随意游成适,回舟月与还”中,诗人展现了游玩的轻松与自在,月光洒在水面,渔舟归来,诗意盎然,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早知乘下泽,不再结青纶”则流露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感叹如果早知道如此惬意,便不必再去追求传统的渔猎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灵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思,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峻壁亭临水:描绘出亭子在陡峭的山壁旁,水边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横陂树彻山:树木在山间交错,显示出自然的丰富与生机。
- 两河惟甲氏: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暗示甲氏的生活与环境密不可分。
- 数柏共苍颜:苍老的柏树与人类的历史交融,传达出时间的流逝。
- 随意游成适: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享受着自然的愉悦。
- 回舟月与还: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月光映照在水面上。
- 早知乘下泽: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领悟与反思,强调了心态的自由。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峻壁亭临水”和“横陂树彻山”构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峻壁:象征着高耸与坚固,表达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谐。
- 亭:象征着休憩与宁静,是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
- 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苍柏:象征着长久与历史,体现了时间的沉淀。
- 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常用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甲亭》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师道
- C. 杜甫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哪些元素?
- A. 亭子、河流、树木
- B. 城市、楼房、广场
- C. 农田、村庄、牧场
-
“早知乘下泽,不再结青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失落与惋惜
- B. 悠然自得
- C. 忧郁与沉思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师道的《甲亭》更加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王维则更注重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都展现了山水的美,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偏向于内心的沉思,后者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