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柳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柳树的景象。长长的柳条轻拂着湖面,颜色不必太深,浅黄的色调更为宜人。柳条未必可以直接触水,但水中的柳影却显得十分悠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条:柳树的枝条,柔软而细长。
- 百尺:形容柳条的长,实际上是夸张。
- 银塘:指湖面,因阳光照射而显得闪闪发光,像银色的塘水。
- 深青:深绿色,指柳树的颜色。
- 蘸水:指柳条接触水面。
- 柳影:柳树的影子,投射在水面上。
典故解析: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此诗通过描绘柳树和水的关系,折射出自然之美和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婺源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安定,诗人常游历自然,观察身边的景色。本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新柳》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柳树,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中以“柳条百尺拂银塘”开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柳条在水面轻轻拂动的情景,给人一种柔和而动态的感觉。接下来的“且莫深青只浅黄”则揭示了诗人对色彩的独特见解,浅黄的柳条与深青的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传达出一种轻盈、清新的美感。
接着,诗人提到“未必柳条能蘸水”,这句则引发思考。柳条虽然长,但并不一定能接触水面,象征着一种朦胧的美,然而“水中柳影引他长”又展示了另一种意境,水中的影子似乎更为长久和真实。这种意象的交替,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整首诗不仅仅是在描写柳树,还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鼓励人们欣赏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条百尺拂银塘:描绘了柳树的枝条在水面轻轻拂动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且莫深青只浅黄:表达了诗人对颜色的独特理解,认为浅黄比深青更具美感。
- 未必柳条能蘸水:柳条虽长,但未必能直接触及水面,象征着一种距离感。
- 水中柳影引他长:水中的柳影显得悠长而真实,反映出一种更深层次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与水的关系比喻成一种柔和的联系,展示出自然的和谐美。
- 对仗:诗中“深青”“浅黄”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柳条似乎具有生命,能够轻柔地拂动水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柳树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条:象征柔美和生命力。
- 银塘:代表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 水中柳影:象征着一种深层次的存在及其延续,反映出自然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柳条的颜色在诗中被描述为哪种颜色?
A. 深青
B. 浅黄
C. 红色
D. 白色 -
诗中提到“水中柳影”是指什么?
A. 柳条
B. 柳树的花
C. 柳树的影子
D. 水面的波纹 -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春晓》by 孟浩然
-《江南春》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气息与生机,主题与《新柳》相近,但侧重于春日的清晨景象。
- 《江南春》:描绘江南的春天美景,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和《新柳》在意象上有共通之处,但形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