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时间: 2024-09-19 21:31:08

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汪元量 〔宋代〕

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

白话文翻译:

极目远望,两淮地区草木茂盛,野渡口只剩下几间烧毁的房屋。 兵马渡过长江,人们都逃走了,民间的船只被征用为官船。

注释:

字词注释:

  • 两淮:指淮南和淮北,即今江苏、安徽一带。
  • 极目:尽目力所及,远望。
  • 草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 野渡:荒野中的渡口。
  • 灰余:烧毁后的残余。
  • 椽:房屋的横梁,这里指房屋。
  • 拘敛:征用,收缴。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末年诗人、音乐家。宋亡后随三宫北至燕京,后为道士南归。其诗多写亡国之痛和北行见闻,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此诗为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中的一首,反映了南宋灭亡后的社会现实,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首句“两淮极目草芊芊”,以草木茂盛反衬出人烟稀少的荒凉,次句“野渡灰余屋数椽”进一步以烧毁的房屋象征战乱的破坏。后两句“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则直接揭示了战乱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民间资源被征用的残酷现实。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南宋灭亡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极目”和“草芊芊”描绘了战乱后荒凉的自然景象,草木茂盛却无人烟,形成强烈对比。
  • 次句“野渡灰余屋数椽”以烧毁的房屋具体展现了战乱的破坏,灰烬中的几间房屋更显凄凉。
  • 后两句“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直接揭示了战乱的后果,人民逃亡,资源被征用,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的深重影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草木茂盛与人烟稀少的对比,突出了战乱后的荒凉。
  • 象征:烧毁的房屋象征战乱的破坏,民船被征用象征资源的掠夺。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反映了战乱对社会和人民的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芊芊:象征自然界的生机,反衬出人间的荒凉。
  • 灰余屋数椽:象征战乱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 民船拘敛作官船:象征资源的掠夺和人民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两淮极目草芊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战乱后的荒凉 B. 和平繁荣的景象 C. 自然界的生机 D. 人烟稠密的市镇 答案:A

  2. “野渡灰余屋数椽”中的“灰余”指的是什么? A. 烧毁后的残余 B. 新建的房屋 C. 废弃的材料 D. 自然的灰烬 答案:A

  3. 诗中“民船拘敛作官船”反映了什么? A. 人民的勤劳 B. 官府的腐败 C. 资源的掠夺 D. 民间的繁荣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汪元量此诗都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而汪元量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汪元量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