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
时间: 2025-01-01 14:33: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凌歊台 汪元量 〔宋代〕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白话文翻译:
百尺高的凌歊台已不复当年,古老的石碑旁长满了苔藓。 皇家园囿春风温暖,车辆竞相出发,废弃的宫殿里雨中寒意,花瓣纷飞。 海北的天空高远,鹏鸟得以展翅,江南的春天结束,大雁知道归途。 曾经的三千歌舞如今何在?只有姑溪水环绕着苍翠的山峦。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歊台:古代的一座高台,现已不复存在。
- 苔衣:苔藓覆盖的样子。
- 禁园:皇家的园林。
- 废殿:废弃的宫殿。
- 鹏: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 姑溪:地名,指某条溪流。
典故解析:
- 鹏:出自《庄子·逍遥游》,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自由。
- 雁知归:象征着归乡或归途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此诗通过对凌歊台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凌歊台遗址时所作,通过对遗址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凌歊台遗址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首联以“百尺凌歊事已非”开篇,直接点出了凌歊台的昔日辉煌与今日的荒凉。颔联和颈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如“禁园风暖车争发”与“废殿雨寒花乱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则以“三千歌舞今何处”作结,强调了往昔的繁华已成云烟,只有自然依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遗址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对比凌歊台的昔日辉煌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
- 颔联:通过对禁园和废殿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 颈联:以鹏鸟和大雁为象征,表达了高远的志向和归途的意象。
- 尾联:通过对比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禁园风暖车争发”与“废殿雨寒花乱飞”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如鹏鸟象征高远的志向,大雁象征归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凌歊台遗址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强调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深刻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凌歊台:象征着昔日的辉煌。
- 苔衣:象征着岁月的痕迹。
- 禁园、废殿:象征着皇家的辉煌与废弃。
- 鹏、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归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凌歊台”象征着什么? A. 昔日的辉煌 B. 今日的荒凉 C. 自然的永恒 D. 历史的变迁
-
诗中的“鹏”象征着什么? A. 高远的志向 B. 归途的意象 C. 自然的永恒 D. 历史的变迁
-
诗中的“三千歌舞今何处”表达了什么? A. 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B. 对今日荒凉的感慨 C. 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D.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高楼的描写,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汪元量《凌歊台》: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汪元量《凌歊台》:两者都通过对高楼的描写,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王之涣等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