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农具榻茅茨底,
准拟先生欲岸巾。
笑道已呼儿贳酒,
月明且不厌空贫。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农坐在茅草屋底下,
准备给先生端来一块手巾。
他笑着说已经叫儿子去买酒,
在明月下也不觉得生活贫困。
注释
- 老农:年长的农民,象征着辛勤劳动和朴素的生活。
- 具榻:指坐卧的地方,这里指老农坐的地方。
- 茅茨:茅草搭建的屋子,代表农村的朴实。
- 准拟:准备、打算。
- 岸巾:手巾,可能是为客人准备的。
- 贳酒:叫儿子去借酒,表示一种生活中的乐趣和随意。
- 月明:明亮的月光,象征宁静的夜晚。
- 空贫:虽然生活贫穷,但内心不觉苦。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达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对贫困生活的豁达态度,体现了古代农民的生活哲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田园、乡村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诗人在农村生活,反映出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诗中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行田》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农的生活场景,通过日常琐事反映出一种质朴的生活哲学。诗的开头,老农坐在茅草屋底下,显示出他简单而朴素的生活环境。接着,诗人提到他为客人准备手巾,展现了这一农民对待来客的礼貌和热情,尽管生活条件并不优越。
“笑道已呼儿贳酒”一句,不仅描写了老农的幽默和乐观,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即使在物质上有所欠缺,老农依然能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这种态度在“月明且不厌空贫”中得到了升华。明亮的月光照耀下,他不觉得贫穷,反而觉得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农民的天真与乐观,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具有深厚的生活哲学意义。诗人通过老农的视角,展现出一种简朴而富有情感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性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农具榻茅茨底:开篇描绘老农的生活环境,简单却富有温馨感,表明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准拟先生欲岸巾:老农准备为来访的客人提供手巾,体现了他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 笑道已呼儿贳酒:老农以幽默的语气提到叫儿子去买酒,显示出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 月明且不厌空贫: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不觉得生活的贫困,反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没有明显的比喻,但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有和谐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老农的行为和语言,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表现了农民的朴实与乐观,强调了在物质贫乏中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农:象征着辛勤、勤劳和对土地的依赖。
- 茅茨:农村生活的象征,代表简单与朴素。
- 月明:象征宁静和美好,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农具榻茅茨底”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宁静
C. 战争的残酷 -
“月明且不厌空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提到的“贳酒”是什么意思? A. 借酒
B. 买酒
C. 酿酒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田园生活的理想,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诗词对比
方岳的《行田》与杜甫的《春望》同为描绘生活的诗作,但前者更多体现了田园的宁静和乐观,后者则反映了战乱中的忧愁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轻松自在,后者沉重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方岳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