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热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3:4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热 其二
作者: 方岳 〔宋代〕
残暑何奸雄,酷烈不肯退。
稚秋太君子,敛避不敢对。
薰风来无期,民愠良愦愦。
吴牛方喘月,渴想蓐收代。
金行既用事,炎赫乃故在。
于今几何时,秋夏终晦昧。
畏热如畏虎,悸汗流浃背。
南山殷其雷,崛起云霮䨴。
谁当笺老天,与世思盥颒。
风雨一洗之,此热不可再。
白话文翻译
残暑的威势何其强烈,酷热的天气根本不愿退去。初秋的君子般的温和气候,似乎又在躲避,不敢与之对抗。温暖的秋风何时才能来呢?百姓们心中满是怨愤。吴地的牛儿在月下喘息,渴望着丰收的时节。金秋的时节已经到来,然而炎热的天气依然存在。如今已经过了多久,秋夏的界限依旧模糊不清。人们畏惧热浪如同畏惧猛虎,汗水流淌湿透了背脊。南山上雷声轰鸣,乌云翻滚而起。谁来替我向老天乞求,与世人一同思忖这热浪?风雨一来,所有的酷热都会被冲刷干净。
注释
- 残暑:指夏末秋初的余热。
- 奸雄:形容酷烈而强势的天气。
- 稚秋:指刚刚到来的秋天,形容其温和。
- 薰风:温暖的风,象征秋天的来临。
- 吴牛:指吴地的牛,形容其在酷热中喘息。
- 金行:金秋时节,象征丰收的季节。
- 晦昧:模糊不清,形容秋夏的界限不明显。
- 盥颒:指洗手的动作,引申为向天求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精通诗词,作品风格多变,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残暑未退,诗人感受到夏季的余热对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酷暑的怨恨以及对秋天的期盼。
诗歌鉴赏
《秋热 其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酷热中对秋天的渴望。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残暑比作奸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诗人在开篇便直入主题,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不满,接着描绘初秋的温和气候却又显得无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酷热的威胁。
接下来,诗人用“吴牛方喘月”这一生动的形象,传达了农民在此季节的焦虑与期待,渴望丰收的心情。随后,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模糊,进一步加强了对酷热的无奈和对秋天的期盼。最后,诗人以“风雨一洗之”结束,虽是对酷热的渴望,但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信任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体验,也折射出社会大众对气候变化的普遍感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残暑何奸雄:开篇即揭示了残暑的强烈特性,设下情绪基调。
- 酷烈不肯退:说明了夏季的余热不愿离去,造成的困扰。
- 稚秋太君子:初秋虽然温和,但似乎无法与炎热相抗衡。
- 薰风来无期:暗示温暖的秋风迟迟不来,增添了焦虑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炎热比作奸雄,突显其凶猛。
- 拟人:稚秋被赋予君子的特征,形象化展现季节的温和。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残暑的无奈与对秋天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自然气候的敏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残暑:象征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秋天:代表了丰收和希望,但在此时却显得无力。
- 牛:象征农民的辛劳与对收成的期待。
- 雷声与云:暗示着变化与不确定性,象征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暑”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天气?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对初秋的态度是:
- A. 愉悦
- B. 冷漠
- C. 渴望
- D. 抗拒
-
诗中提到的“吴牛”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劳动
- C. 自然
- D. 友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秋思》 by 马致远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秋夕》相比,方岳的《秋热 其二》更加强调了对酷热的感受,而杜甫则通过对秋夜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方岳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