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中宿峡》

时间: 2025-01-04 12:36:05

秋江净如练,倒影渡秋阴。

自得胜情具,不知山浅深。

瀑声冷明月,蛩韵助微吟。

醉拂石床卧,清光一夜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江净如练,倒影渡秋阴。
自得胜情具,不知山浅深。
瀑声冷明月,蛩韵助微吟。
醉拂石床卧,清光一夜侵。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江水清澈如丝绸,水面的倒影映照着秋天的阴影。
我自得其乐,享受着这种胜景,却不知山的深浅。
瀑布的声音在清冷的明月下响起,蟋蟀的低吟伴随着我的微吟。
我醉卧在石床上,明亮的月光侵入我的梦境,整整一夜。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净如练:江水清澈如丝绸,形容水面非常清亮。
  • 胜情具:指美好的情景和情感都具备。
  • 蛩韵:蟋蟀的声音,形容秋夜的虫鸣。
  •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典故解析: “秋江”与“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通常象征孤独、思乡或静谧的美景。隐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区大纬,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登中宿峡》写于秋季,诗人可能是在游历中所作,表达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自得其乐的心境。诗中所描绘的宁静夜晚,恰好对应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登中宿峡》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作者对秋夜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开头用“秋江净如练”描绘出一幅清澈的水面,水波不兴,清明如绸。接着,倒影与秋阴的交融,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第二联中,诗人自得其乐,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然而却对周围的山峦深浅毫不在意,这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无所谓态度。接下来的“瀑声冷明月,蛩韵助微吟”,不仅描绘了静谧夜晚的声音背景,也通过音响的细腻描写,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最后两句“醉拂石床卧,清光一夜侵”,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醉卧在自然的怀抱中,月光如水般流淌,似乎将他整个身心都浸润其中。在这一夜,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和谐的境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带给读者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哲理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江净如练:描绘秋天江水的清澈,形成美丽的视觉画面。
  2. 倒影渡秋阴:水面映射出秋天的阴影,暗示孤独感。
  3. 自得胜情具:诗人陶醉于这种美景,心中充满愉悦。
  4. 不知山浅深:不在乎周围的景象,体现内心的自在。
  5. 瀑声冷明月:瀑布的声音在月光下显得清冷。
  6. 蛩韵助微吟:蟋蟀的吟唱伴随诗人的低吟,增添了夜的氛围。
  7. 醉拂石床卧:诗人醉卧于石床,享受这份宁静。
  8. 清光一夜侵:月光洒在身上,似乎整夜都在包围着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丝绸,形象生动。
  • 对仗:如“瀑声冷明月,蛩韵助微吟”,形成优美的音韵。
  • 拟人:将清光赋予侵袭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江:象征清澈和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平和。
  • 明月:常常象征孤独、思乡与哲理的思考。
  • 瀑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增添诗歌的层次感。
  • 蛩韵:虫鸣声,代表秋天的气息,增加了诗的情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江净如练”意指: A. 秋水清澈如丝绸
    B. 秋水浑浊
    C. 秋天很冷
    D. 秋天的水很深

  2. 诗人醉卧石床的原因是: A. 享受自然的宁静
    B. 感到疲惫
    C. 想家
    D. 寻找灵感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山水之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突出孤独与酒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的思考与超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区大纬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