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图》
时间: 2025-01-04 12:1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山水图
作者: 李孟璿 〔明代〕
大江之南多崇山,
层峦叠嶂青回环。
山中去天不盈尺,
我昔与客尝跻攀。
凌空直上最高顶,
恍然身世非人境。
蟠桃子熟近瑶池,
船藕花开通玉井。
下视群峰列四傍,
苍松古木烟茫茫。
琳宫梵宇互隐现,
丹厓翠壁相辉煌。
别来寻常形梦寐,
忽见此园无乃是。
浩歌寄谢山中人,
目送飞鸿去千里。
白话文翻译:
在大江南岸有许多崇山峻岭,层层叠叠的青山环绕着。山中直上云天不到一尺,我曾与朋友一同攀登。直冲云霄,登上最高的山顶,恍若身处非人世的境界。蟠桃已熟,靠近瑶池,船莲花开,通往玉井。俯视四周的群峰,苍松古木在烟雾中模糊不清。琳宫与梵宇时隐时现,丹崖与翠壁辉映生辉。自从离开这里,梦中常常想念,忽然看到这园子,真是令人惊叹。我在这里高歌,感谢山中的朋友,目送飞鸿,飞向千里之外。
注释:
- 崇山:高大的山峰。
- 层峦叠嶂:形容山峰重重叠叠。
- 盈尺:不到一尺。
- 凌空:直冲天空。
- 恍然:忽然之间。
- 蟠桃:传说中仙桃,象征长生不老。
- 瑶池:传说中仙女的居所。
- 琳宫梵宇:指华美的宫殿和佛教寺庙。
- 丹厓翠壁:红色的山崖和绿色的山壁。
- 飞鸿:大雁,象征着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孟璿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和情趣盎然著称,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孟璿游览山水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题山水图》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的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诗中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致描写,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开篇以“大江之南多崇山”引入,展示了山的壮丽,接着通过“层峦叠嶂”描绘出山的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凌空直上最高顶”传达出一种对高峰的追求,似乎是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从山顶俯视四周的景象,展现出天然的和谐美。通过“琳宫梵宇互隐现,丹厓翠壁相辉煌”,诗人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最后一句“浩歌寄谢山中人,目送飞鸿去千里”则是对山中隐士的敬意与告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明代山水诗的典雅风范,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江之南多崇山:指出了地理位置,强调南方山水的壮丽。
- 层峦叠嶂青回环:描绘山的重叠与环绕,营造出一种立体感。
- 山中去天不盈尺:强调山的高耸,突出其巍峨。
- 我昔与客尝跻攀:回忆曾与朋友一起攀登的经历,增添了人情味。
- 凌空直上最高顶:表达了对高峰的向往,象征着追求理想。
- 恍然身世非人境:在山顶的感受,仿佛脱离了尘世。
- 蟠桃子熟近瑶池:用神话意象表达出人间与仙境的交融。
- 船藕花开通玉井: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下视群峰列四傍:俯视四周的高山,体现了视野的开阔。
- 苍松古木烟茫茫:表现了山中林木的苍古,营造出悠然的气氛。
- 琳宫梵宇互隐现:展现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融。
- 丹厓翠壁相辉煌:强调自然的色彩对比与和谐。
- 别来寻常形梦寐:表达对山水的思念,如梦似幻。
- 忽见此园无乃是:感叹山水之美,似乎是理想的境地。
- 浩歌寄谢山中人:通过高歌表达对友人的感谢。
- 目送飞鸿去千里:意象丰富,象征着离别与远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蟠桃”与“瑶池”比喻人间与仙境的联系。
- 对仗:如“琳宫梵宇互隐现,丹厓翠壁相辉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去天不盈尺”,强调山的高耸。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感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崇山:象征伟岸与雄伟。
- 蟠桃:代表长生不老的理想。
- 瑶池:梦幻与仙境的象征。
- 飞鸿:远行与告别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孟璿生活在什么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蟠桃”代表什么?
- A. 友情
- B. 长生不老
- C. 自然美
- D. 财富
-
“凌空直上最高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财富的追逐
- D. 对名声的向往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李孟璿《题山水图》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宁静与孤独,而李孟璿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和对友人的感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注释
- 《唐诗三百首》
- 《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