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三 茅坞》

时间: 2025-01-19 23:44:01

涧路行将尽,高阁倚空虚。

月明万籁尽,空山闻读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路行将尽,高阁倚空虚。
月明万籁尽,空山闻读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的宁静场景。山涧的小路即将走到尽头,高高的阁楼依偎在空旷的天空下。明亮的月光照耀下,万物都静悄悄的,空旷的山中,能听到读书的声音。

注释:

  • 涧路:指山间的小路,涧是山间流动的水。
  • 高阁:高耸的楼阁,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倚空虚:依靠在空旷的天空中,表示无边无际的感觉。
  • 万籁:指万物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静谧的环境。
  • 空山:指空旷的山,强调宁静和孤独的氛围。
  • 闻读书:听到读书的声音,表现出一种文化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羽是元代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以逃避政治纷争。张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静谧环境中读书的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文化气息的山居场景。诗的开头两句“涧路行将尽,高阁倚空虚”,描绘了一幅高阁伫立在空旷山涧的图景,给人以一种高远的意境。随后“月明万籁尽,空山闻读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明亮的月光照耀下,万物沉寂,只能听到读书的声响,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月光、静谧的山涧和读书的声音,构建了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文化和学识的渴望。这种宁静的山居生活,仿佛是一种逃避世俗纷扰的理想状态,让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涧路行将尽:小路在山涧中蜿蜒而行,快要到达尽头,表现出一种行将结束的感觉。
  2. 高阁倚空虚:高高的楼阁仿佛倚靠在空旷的天空中,传达出一种寂静而高远的意象。
  3. 月明万籁尽:明亮的月光照耀下,万物都归于宁静,突出了自然的静谧。
  4. 空山闻读书:在这空旷的山中,能听到读书的声音,暗示了文化气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形成了优美的节奏感。
  • 意象:月光、高阁、读书等意象交融,构成了诗的整体意境。
  • 拟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拟人手法,但“闻读书”使读书的声音仿佛具有人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渴望宁静、隐逸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的追求。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和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涧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蜿蜒而行,向往宁静的归宿。
  • 高阁: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志向,体现了诗人的追求。
  • 月明:代表着纯洁与宁静,给人以安抚的感觉。
  • 读书:象征着知识与文化,强调了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涧路行将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归属感
    C. 迷茫
    D. 快乐

  2. “万籁尽”中的“万籁”指的是什么? A. 大自然的声音
    B. 人声
    C. 读书的声音
    D. 动物的叫声

  3.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文化与自然
    C. 战争
    D. 友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较,二者均描绘了山间的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秋天的景色及其所带来的感慨,而张羽则通过月光和读书的意象,传达了对文化的追求和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张羽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