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岁晚上坟》

时间: 2025-01-01 17:30:50

偶然空手出州城,薄有田园住福清。

晚得次男陪笔砚,秋随举子省坟茔。

过淮不拟成僧去,挂纸谁能接迹行。

多少陇头无祭祀,此来犹喜剩馀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然空手出州城,
薄有田园住福清。
晚得次男陪笔砚,
秋随举子省坟茔。
过淮不拟成僧去,
挂纸谁能接迹行。
多少陇头无祭祀,
此来犹喜剩馀生。

白话文翻译:

偶然间我空着手走出州城,
只有一些田地住在福清。
晚些时候次子陪我带着笔砚,
秋天时陪举子去扫墓。
过了淮河不打算去出家做僧,
挂纸的事谁能接着继续做。
多少田间地头没有祭祀,
这次来仍旧感到剩余的生命可喜。

注释:

  • 偶然空手:指随意而行,没有携带任何东西。
  • 薄有田园:形容田地不多,生活简朴。
  • 次男:指次子,作者的第二个儿子。
  • 笔砚:指文房四宝中的笔和砚台,象征读书和写作。
  • 举子:指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 省坟茔:指清扫祖坟,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和敬重。
  • 过淮:指过淮河。
  • 挂纸:祭祀时焚烧纸钱的习俗,表示对亡者的怀念。
  • 陇头:指田间地头。
  • 无祭祀:指缺乏祭奠,表达对逝去亲人的遗憾。

典故解析:

  • 省坟:在古代,扫墓是祭奠先人的重要方式,象征对故人的怀念与尊重。
  • 挂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焚烧纸钱是一种祭祀活动,用以表达对亡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藻,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辛巳年,作者在清明前夕或秋季时节回乡扫墓,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辛巳岁晚上坟》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作者以“偶然空手出州城”引入,表现出一种随意与自然,未带任何物品的出发,象征着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接着提到“薄有田园住福清”,将自己的生活背景与身份揭示出来,反映了作者的自谦与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在诗中,作者与次子一起陪伴着举子去扫墓,体现出家庭和代际传承的关系。此处也暗含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表明在生活中对教育的期望和对故人的追思。后面的“过淮不拟成僧去”则表达了作者对出家生活的拒绝,显示出他对世俗生活的执着。

最后两句“多少陇头无祭祀,此来犹喜剩馀生”则是对当代社会一种反思,尽管社会上有许多地方没有祭奠,但作者依然感到活着的喜悦,表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的深刻结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然空手出州城:随意而行,无所携带。
  2. 薄有田园住福清:生活简朴,只有少许田地。
  3. 晚得次男陪笔砚:晚些时候,次子陪伴着我带着文具。
  4. 秋随举子省坟茔:秋天陪伴读书人去扫墓。
  5. 过淮不拟成僧去:过了淮河不打算出家。
  6. 挂纸谁能接迹行:祭祀的事谁能继续进行。
  7. 多少陇头无祭祀:许多地方缺乏祭奠。
  8. 此来犹喜剩馀生:此行依旧感到活着的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笔砚”与“次男”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与祭祀联系,体现出个人情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故人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描绘扫墓和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州城:象征着生活的起点和归属。
  • 田园:代表着平静和简朴的生活。
  • 笔砚: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 坟茔:代表着对先人的敬仰与思念。
  • 挂纸:体现了对亡者的祭奠和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次男”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第一子
    • B. 第二子
    • C. 朋友
  2. “过淮不拟成僧去”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 A. 出家
    • B. 读书
    • C. 祭祀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社会问题
    • B. 对生活与亲人的思考
    •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清明》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中对自然的描绘与《辛巳岁晚上坟》中的人文情怀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强调对亲人和传统的思念与尊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