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落索
小桃风撼香红碎。
满帘笼花气。
看花何事却成愁,
悄不会春风意。
窗在梧桐叶底,
更黄昏雨细。
枕前前事上心来,
独自个怎生睡。
白话文翻译:
小桃花在微风中摇曳,香红的花瓣纷纷飘落,
整个帘子都笼罩在花香中。
看着花朵,不知为何却心生忧愁,
不觉间春风的意趣已然消散。
窗外梧桐叶下,
黄昏时分细雨绵绵。
枕边往事浮现心头,
我独自一人如何能入睡呢?
注释:
- 小桃:指小巧的桃花。
- 撼:摇动,震动。
- 香红:香气扑鼻的红花。
- 笼:包围,覆盖。
- 却:反而,竟然。
- 悄:静悄悄地。
- 不会:不能体会,无法感知。
- 黄昏:傍晚,日落时分。
- 雨细:细雨,轻柔的雨。
- 枕前前事:枕边想起过去的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显著的典故,但其所描绘的春花、细雨、黄昏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见,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忧愁,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风格简洁明了,富有情感,尤其擅长散文和古诗。
创作背景:
《一落索》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与个人离别之际,欧阳修在此时用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内心的忧虑。
诗歌鉴赏:
《一落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感受。诗开篇以“小桃风撼香红碎”描绘了春日的美景,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心中的愁绪。这种美与愁的对比,正是诗的核心所在。诗人用“看花何事却成愁”道出了自己对春天的感伤,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花期的短暂,虽然春天的美好在眼前,却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诗人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寂静场景,细雨绵绵,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仿佛在倾诉心中的孤独与思念。最后两句“枕前前事上心来,独自个怎生睡”,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回忆往事,无法入睡,这种深切的思念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桃风撼香红碎:描绘桃花在春风中摇曳,花瓣纷纷飘落,体现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满帘笼花气:整个窗帘都被花香包围,表现出浓厚的春意。
- 看花何事却成愁:看着花却心生忧愁,暗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悄不会春风意:静静地却无法体会春风的愉悦,说明诗人心情沉重。
- 窗在梧桐叶底:窗户在梧桐树叶的掩映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更黄昏雨细:黄昏时分细雨绵绵,使氛围更加凄凉。
- 枕前前事上心来:枕边回忆往事,心中涌起思念与忧愁。
- 独自个怎生睡:独自一人难以入眠,表现出深深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心情相联系,借花表达忧愁。
- 拟人:春风、细雨等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窗在梧桐叶底,更黄昏雨细”,使诗句更为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愁苦,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逝去的无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也是短暂的象征,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春风:代表着温暖与生机,然而在诗中却成为诗人无法感知的存在,体现心情的压抑。
- 细雨:象征着思念与忧愁,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梧桐:常与离愁别恨相连,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桃风撼香红碎”中的“小桃”指的是哪种花?
- A. 梅花
- B. 桃花
- C. 牡丹
- D. 菊花
-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忧愁?
- A. 春风
- B. 细雨
- C. 明月
- D. 烟雾
-
诗中提到的“更黄昏雨细”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早晨
- B. 中午
- C. 黄昏
- D. 午夜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一落索》与李白的《静夜思》:
- 主题相似,均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与心中的忧愁。
- 风格不同,李白的诗更为奔放,欧阳修则显得细腻而沉郁。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集》
- 《唐宋八大家诗文评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