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盐角儿》 作者: 欧阳修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出群风格。
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倾城颜色。
慧多多,娇的的。
天付与教谁怜惜。
除非我偎著抱著,更有何人消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追求和对情感的渴望。诗中提到的“增之太长,减之太短”暗示了对身材和外表的关注,而“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则描绘了妆容的浓淡,体现出对美色的追求。接下来的“慧多多,娇的的”,表现出对聪慧和娇美的向往。最后,诗人感叹,既然天赋如此美好,谁能来怜惜呢?如果没有人愿意携手相伴,自己又怎能消磨这份美好呢?
注释:
- 增之太长: 指增加的部分过于长。
- 减之太短: 指减少的部分过于短。
- 施朱太赤: 描述化妆用的朱红色过于鲜艳。
- 施粉太白: 描述脸上的粉妆过于白。
- 倾城颜色: 指颜色之美,足以倾倒城市之人。
- 慧多多,娇的的: 形容聪慧而娇美的女子。
- 天付与教谁怜惜: 意思是上天赐予美好,谁来珍惜这份美好?
- 除非我偎著抱著: 除非我能依偎和拥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擅长词,开创了“婉约词”的风格。
创作背景:
《盐角儿》创作于北宋时期,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欧阳修在其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多次贬谪,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他的作品中多了几分感悟和哲理。
诗歌鉴赏:
《盐角儿》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开篇便以“增之太长,减之太短”引入,诗人用对比手法表达对美的追求,似乎在探讨人们对外在形象的苛求。而“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则更进一步,呈现出化妆品对美的影响,隐喻了社会对女性美的标准。整首词在轻柔的韵律中流露出一种柔弱而坚韧的情感。诗中提到的“慧多多,娇的的”既是对美丽的赞歌,也是对聪慧女性的推崇,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渴望。最后几句则转向孤独的感叹,表达了人对情感的渴求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倍感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增之太长: 增加的部分显得过长,暗示对美的追求。
- 减之太短: 减少的部分显得过短,表现出审美标准的严格。
- 施朱太赤: 化妆的颜色过于鲜艳,反映出对外表的重视。
- 施粉太白: 粉妆过于白皙,暗示了对美的苛求。
- 倾城颜色: 形容美丽的颜色足以倾倒众生,体现了对美的景仰。
- 慧多多,娇的的: 表达了对聪明美丽女性的赞美。
- 天付与教谁怜惜: 质疑美丽与智慧的价值,感叹无人珍惜。
- 除非我偎著抱著: 表达出孤独的情感,强调需要情感的依偎。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增”“减”展现美的标准。
- 夸张: “倾城颜色”夸大了美的吸引力。
- 排比: 使用“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形成排比,增强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渴望,展示了人们在追求外在美和内在智慧中所经历的矛盾与孤独,深刻探讨了美丽背后的无奈与对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 代表红色,象征热情与美丽。
- 粉: 代表妆容,象征女性的娇美。
- 慧: 代表智慧,象征内在的美。
- 娇: 代表娇嫩,象征对柔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盐角儿》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欧阳修
- C) 苏轼
-
诗中的“施朱太赤”主要是指什么?
- A) 颜色鲜艳的衣服
- B) 化妆品的颜色
- C) 头发的颜色
-
诗人感叹“天付与教谁怜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的珍惜
- B) 对孤独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欧阳修
- B) 化妆品的颜色
- B) 对孤独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探讨了女性的情感与美的追求,表现出细腻的内心感受。
- 苏轼《水调歌头》: 主题虽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欧阳修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