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归梁
风摆红藤卷绣帘。
宝鉴慵拈。
日高梳洗几时忺。
金盆水弄纤纤。
髻云谩亸残花淡,各娇媚瘦岩岩。
离情更被宿酲兼。
空惹得病厌厌。
白话文翻译:
风儿吹动着红藤,卷起了绣帘。
懒得再去拿起那宝镜。
天色已高,梳洗究竟要到何时?
金盆中水轻轻流动,纤手轻抚。
发髻松散,残花淡雅,各自娇媚,瘦弱得像岩石一样。
离愁别绪更是因宿醉而加重。
只让人感到无奈和厌倦。
注释:
- 红藤:一种植物,常用来编制装饰物,象征美丽和柔和的环境。
- 绣帘:装饰窗户的绣花帘子,象征家庭的温暖和舒适。
- 宝鉴:珍贵的镜子,象征女子的美丽和自我审视。
- 日高:天色已高,意味着时间的流逝。
- 梳洗:指梳理头发和洗漱,象征对自身形象的关注。
- 金盆:用金属制成的盆,象征富贵和精致的生活。
- 髻云:发髻,形容发型如云,轻盈散乱。
- 宿酲:指宿醉,酒后头痛的状态,象征离愁的缠绕。
- 病厌厌:形容一种无法摆脱的厌倦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生活、爱情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诗歌和词,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欧阳修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高峰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士人们常常面临繁重的官场压力与个人情感的纠结,这首诗正是其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
诗歌鉴赏:
《燕归梁》描绘的是一个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欧阳修通过对环境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复杂。全诗以“风摆红藤卷绣帘”开篇,给人一种轻柔的氛围,似乎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空间。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却逐渐变得沉重。特别是在“离情更被宿酲兼”一句中,诗人通过“宿醉”这一意象,传达出离别带来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复杂的情感纠葛。诗中的意象如“金盆水弄纤纤”、“髻云谩亸残花淡”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脆弱,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愁的无奈。整首诗在展现视觉和触觉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欧阳修作品中常见的对人情世故的敏感与体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摆红藤卷绣帘: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细腻,风轻轻吹拂,红藤和绣帘的互动展现了生活的优雅。
- 宝鉴慵拈:女子面对镜子,显得懒散,暗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 日高梳洗几时忺:时间已经不早,女子仍未打理自己,反映出一种放松与无所事事的态度。
- 金盆水弄纤纤:清澈的水在金盆中流动,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髻云谩亸残花淡:发髻松散如云,残花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丽的消逝。
- 各娇媚瘦岩岩:描绘女子的姿态与身形,展现了她们的娇媚与脆弱。
- 离情更被宿酲兼:离愁与宿醉交织,情感的重负加深。
- 空惹得病厌厌: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厌倦,情感上无法自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发髻比喻为“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轻盈与散乱。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展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 拟人:将“风”与“绣帘”之间的互动赋予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日常生活与内心情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无奈,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藤:象征美丽与柔和的生活环境。
- 绣帘:象征家庭温暖与生活的精致。
- 宝鉴:象征自我认知与审美。
- 金盆:象征生活的富贵与精致。
- 发髻:象征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 残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宝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面镜子
C. 一件衣服
D. 一种花卉 -
“风摆红藤卷绣帘”中的“红藤”象征了什么? A. 离愁
B. 美丽的生活环境
C. 贫穷
D. 友情 -
诗中提到的“宿酲”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疲惫
B. 醉酒的状态
C. 喜悦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情感的细腻,但更侧重于对逝去美好的追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是在离愁别绪中更加突出对亲情的思念,反映出不同的情感维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八大家文集》
- 欧阳修相关的传记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