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七首》

时间: 2025-01-04 10:27:29

渺渺邈邈,十方该括。

坦坦荡荡,绝形绝相。

目欲眎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

文殊普贤,全无伎俩。

临济德山,不妨提唱,

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

吓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偈七首
作者: 释法泰〔宋代〕

渺渺邈邈,十方该括。
坦坦荡荡,绝形绝相。
目欲眎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
文殊普贤,全无伎俩。
临济德山,不妨提唱,
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
吓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十方世界浩瀚无边,宽广无阻,超越了一切形相和分别。眼睛想要看,却感到疲惫,嘴巴想要说,却无话可说。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没有什么伎俩,临济和德山的教诲也只是简单直接。诗中提到的龟和蛇,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令东海的鲤鱼都感到震惊,至今肚子还胀满了气。

注释

  • 渺渺邈邈:形容宇宙的深远与辽阔。
  • 十方:指的是四面八方,形容空间的广阔。
  • 绝形绝相:超越一切形态与相貌。
  • 文殊普贤:佛教中的两位重要菩萨,象征智慧与实践。
  • 临济德山:禅宗的著名高僧,代表了禅宗的直接和简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法泰是宋代著名的禅僧,他的作品多以禅理为核心,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体现了深厚的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禅宗兴盛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探索,尤其是在禅宗理念的影响下,强调直观与内心的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宇宙的本质及人生的意义。诗的开头用“渺渺邈邈”描绘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接着又提到“坦坦荡荡”,表现了心灵的无障碍。作者通过“目欲眎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广阔的真理时,言语的无力与眼界的局限。这种对比恰恰反映了禅宗的思想:许多道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真理需要亲身体验。

接下来的部分中,诗人提到文殊和普贤,这两位菩萨不仅是智慧的象征,也代表了修行者应有的无所求的态度。最后的比喻“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则象征着那些强大的存在,给人以震撼和警示,提醒世人要保持谦卑。整首诗在形式上虽为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鼓励人们超越表象,追求内心的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渺渺邈邈,十方该括

    • 描述宇宙的浩瀚与深远,强调广阔的空间。
  2. 坦坦荡荡,绝形绝相

    • 表达心灵的开放和对形相的超越。
  3. 目欲眎而睛枯,口欲谈而词丧

    • 眼睛想看却无力,嘴巴想说却无话,展现言语与视觉的无力感。
  4. 文殊普贤,全无伎俩

    • 指出智慧与实践的直接与真实。
  5. 临济德山,不妨提唱

    • 引用禅宗的高僧,强调直观的教导。
  6. 龟吞陕府铁牛,蛇咬嘉州大像

    • 以强大的形象比喻震撼人心的力量。
  7. 吓得东海鲤鱼,直至如今肚胀

    • 形象地描绘出宇宙力量的影响,令人感到震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龟和蛇的形象比喻强大的力量。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十方: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性。
  • 文殊普贤:智慧与实践的象征,代表着修行的最高境界。
  • 龟与蛇:象征力量的存在,同时也隐喻危险和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渺渺邈邈”描述的是? A. 高山
    B. 广阔的宇宙
    C. 深邃的海洋

  2. 文殊与普贤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实践
    C.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东海鲤鱼”是用来表现? A. 美丽
    B. 震惊与无助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禅宗经典,探讨禅理。
  • 《禅诗三十首》:多位禅宗诗人的作品集。

诗词对比

  • 比较释法泰与王维的作品,前者更注重直接的禅意表达,后者则融合自然景观与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禅宗文化与诗歌》
  • 《宋代诗词研究》
  • 《佛教思想与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