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鸱》

时间: 2025-01-16 22:17:49

雄乌无空冲,雌乌无定飞。

一巢不易成,两口千柴枝。

已高惧风颠,已下忧人窥。

欲集更自翔,既安复重移。

乌巢又生乌,复哺犹可期。

鸱枭亦有巢,母死子後飞。

呜呼造物者,於此竟谁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鸱》

雄乌无空冲,雌乌无定飞。一巢不易成,两口千柴枝。已高惧风颠,已下忧人窥。欲集更自翔,既安复重移。乌巢又生乌,复哺犹可期。鸱枭亦有巢,母死子後飞。呜呼造物者,於此竟谁尸。

白话文翻译:

雄乌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冲击天空,雌乌也没有固定的方向飞翔。一窝鸟巢是很难建立的,夫妻二鸟需要千百根树枝来筑巢。已经在高处的鸟儿害怕狂风的侵袭,已经在低处的鸟儿又担忧人类的窥探。想要聚集在一起又要自我飞翔,安定下来后又要频繁迁移。乌鸦的巢里又生出了乌鸦,能够哺育的日子依然可期。鸱枭也有自己的巢穴,母鸟死后幼鸟便飞了。唉,造物者啊,这一切究竟是谁的尸体呢?

注释:

  • 雄乌:雄性乌鸦。
  • 雌乌:雌性乌鸦。
  • :鸟巢。
  • 千柴枝:形容筑巢所需的许多树枝。
  • 风颠:狂风的侵袭。
  • 人窥:人类的窥探。
  • 复哺:再次喂养。
  • 鸱枭:另一种鸟,指猫头鹰。
  • 造物者:指自然或上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字子君,号白云,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自然环境的困扰使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家庭的艰难产生深切的感受。通过鸟类的生活描绘,反映出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情感。

诗歌鉴赏:

《乌鸱》通过描绘乌鸦巢居的艰辛,折射出生命的脆弱与不易。诗中雄乌与雌乌的描写,象征着家庭的组成和维持,但筑巢的困难与外界的威胁,映射了人类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尤其是诗中提到的“已高惧风颠,已下忧人窥”,不仅说明了鸟儿对环境的恐惧,也隐喻了人们对生存风险的敏感。在这种紧张的生存状态下,鸟儿渴望安定,却又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的宿命。最后一句“呜呼造物者,於此竟谁尸”,道出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质问生命的意义与造物的意图,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雄乌无空冲:雄鸟没有空闲去飞翔,暗示忙碌的生活。
    • 雌乌无定飞:雌鸟缺乏方向,象征不安定的生活状态。
    • 一巢不易成:筑巢不容易,反映家庭的艰辛。
    • 两口千柴枝:形容夫妻共同努力的艰苦。
    • 已高惧风颠:高处的鸟担心风的侵袭,象征地位带来的不安。
    • 已下忧人窥:低处的鸟则忧虑人类的窥探,暗示外部威胁。
    • 欲集更自翔:想要团聚却又不得不飞翔,表达对自由和归属的矛盾心理。
    • 乌巢又生乌:乌鸦的巢里又生出新生命,象征希望。
    • 鸱枭亦有巢:提到其他鸟类的生活,展示生命的普遍性。
    • 呜呼造物者:对生命的质问,充满哲理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雄乌无空冲,雌乌无定飞”体现工整的对仗。
    • 拟人:将鸟儿的感受拟人化,增强情感共鸣。
    • 象征:乌鸦象征家庭与生命的脆弱。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生活与生命存续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类在自然与社会中面临的生存困境。

意象分析:

  • 乌鸱:象征家庭与生存的艰难。
  • :代表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 :象征外部环境的威胁。
  • :代表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与压迫。
  • 造物者:关乎生命起源与意义的哲学探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雄乌”指的是什么? A. 雄性乌鸦
    B. 雌性乌鸦
    C. 鸱枭
    D. 其他鸟类

  2. 诗中“已高惧风颠”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不安
    C. 满足
    D. 自由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生命的什么思考?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生命意义的质疑
    C. 对自由的向往
    D. 对家庭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y 岑参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令的《乌鸱》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前者关注生命的脆弱,后者则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现上各具特色,前者以细腻的描绘见长,后者则以豪放的气概著称。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王令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