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任道》
时间: 2025-01-19 20:00: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河之流几万里,骇若泻自天上来。
奔湍冲山拔地走,直有到海无邪回。
人之所观乃流沬,犹以泪射忧天摧。
想其根源发声势,如纵烈火烧千雷。
古来走死万万脚,竟莫识自何来哉。
我疑鸿荒混沌日,冲破天地之元胎。
夸娥摇头巨灵走,避不敢道曾疏开。
锄耰之成乃畎浍,欲计议此诚可哈。
长帆大舰不敢绝,尚恐飘去无垠涯。
愚儿脚惯踏潢潦,安敢逆此加泝洄。
白话文翻译:
这条长河流淌了几万里,仿佛是从天上倾泻而下。
奔涌的急流冲破山岳,仿佛要直奔大海,不再回头。
人们所看到的只是流动的水,犹如泪水射向忧郁的天空。
想要追溯它的源头,发出如此汹涌的声势,就像烈火烧尽千雷。
自古以来,死在水中的人不计其数,却没有人知道水的来源。
我怀疑在混沌初开的日子里,水便冲破了天地的元胎。
甚至连夸父都摇头,巨灵也避而不谈曾经的疏通。
农具所成的田地河渠,若想对此进行探讨,确实值得考虑。
大船长帆不敢轻易停泊,生怕飘向无边无际的海洋。
愚蠢的孩子习惯了踩在水洼上,怎敢逆流而上去探寻源头呢?
注释:
- 骇:惊骇、震惊。
- 奔湍:奔腾的急流。
- 流沬:水流的泡沫。
- 纵烈火:像烈火一样猛烈的样子。
- 鸿荒:混沌之境。
- 夸娥:夸父,传说中的人物,追日而亡。
- 巨灵:传说中的巨人。
- 锄耰:农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语言简练。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赠黄任道》是王令赠予朋友黄任道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河流的感叹,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源头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长河为喻,描绘了河流的壮丽与不可捉摸,象征着人生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开头几句通过描述长河的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水流从天而降,气势如虹,令人震撼。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河流的源头,提出了对生命起源的疑问,表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诗中暗含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邃理解。
在情感上,诗人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尤其是在提到古来行走河流的人们,却无人知其源头,更是引发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深思。诗的最后,愚儿习惯于在水洼上玩耍,暗示了人们对命运的无知与无奈,反映了人类无法逆流而上的宿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河之流几万里:描绘河流的浩瀚,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 骇若泻自天上来:形容河水奔腾而下,气势如虹。
- 奔湍冲山拔地走:表现水流的力量,似乎可以冲破一切障碍。
- 直有到海无邪回:水流直奔大海,不再回头,象征着人生的单向性。
- 人之所观乃流沬:人们看到的只是一段流动的水,隐喻人生短暂。
- 犹以泪射忧天摧:形象地表达了忧伤的情感。
- 想其根源发声势:追溯水流的源头,感受到其壮观的声势。
- 如纵烈火烧千雷:意象强烈,表现力量之大。
- 古来走死万万脚:历史上死于水中的人不计其数。
- 竟莫识自何来哉:无一人知水的来源,反映人类的无知。
- 我疑鸿荒混沌日:对起源的深刻思考。
- 冲破天地之元胎:象征生命的起源。
- 夸娥摇头巨灵走:传说中的人物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 避不敢道曾疏开:强调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 锄耰之成乃畎浍:农具所成的田地河渠。
- 欲计议此诚可哈:对此进行探讨,值得思考。
- 长帆大舰不敢绝:大船不敢轻易停泊,象征着对命运的恐惧。
- 尚恐飘去无垠涯:生怕随波逐流,失去方向。
- 愚儿脚惯踏潢潦:比喻人们的无知与无畏。
- 安敢逆此加泝洄:强调人们对命运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流比作人生的旅程。
- 拟人:赋予河流情感与意志。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河的壮丽与流动,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命运的不可捉摸,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源头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河:象征生命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 奔涌的水:表现力量与动感,象征人生的无常。
- 源头:代表生命的起源与人类的追寻。
- 愚儿:象征人类的无知与对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河”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生的无常
c) 历史的沉淀
d) 以上皆是 -
“夸娥摇头巨灵走”中“夸娥”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a) 嫦娥
b) 夸父
c) 盘古
d) 精卫 -
诗中表达的对生命源头的思考,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无奈
b) 迷茫
c) 敬畏
d) 所有选项都适用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b) 夸父
- d) 所有选项都适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 by 苏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但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哲理性的思考,而王令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粗略解读:
王令的诗更关注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短暂,而苏轼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与哲理思考。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但角度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