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雅沈沦后,名流泛滥时。
长才人莫及,细意我能知。
囊括元精秘,雕镌物象奇。
百年文教洽,鼓吹继风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大雅之道衰落之后,名流与文人的泛滥现象。尽管世上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但他们的才华却无法与我相提并论。诗人自认为对细微之处有独到的理解,能够掌握深奥的知识和独特的艺术表现。经过百年的文教普及,诗歌的影响力得以延续,激励着后人继续创作。
注释
- 大雅:指高尚的文化和艺术,通常与正统的诗歌风格相联系。
- 沈沦:沉沦,意指堕落或衰退。
- 名流:指有名望的文人或社会名士。
- 长才:指才华出众的人。
- 囊括:包罗、包含。
- 元精秘:指原始精华和奥秘,涉及深邃的文化内涵。
- 雕镌:雕刻、刻画。
- 洽:广泛、普及。
典故解析:此诗可能涉及对唐宋时期文化的反思,强调文人应更注重内涵与深度,而非浮华表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谦,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以此表达对文人群体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对文学教化的期望和对时代风气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蒋谦对当时文化现状的深刻洞察。诗的开头提到“大雅沈沦”,引出对文化衰落的叹息,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忧虑。接着提到“名流泛滥时”,则暗示当时文人众多,但真正有才华的人却寥寥无几,显示出对浮华与表象的批判。
“长才人莫及,细意我能知”一句,诗人自谦于对细腻情感的理解,强调个人内心的深度和对艺术的独特感悟。接下来的“囊括元精秘,雕镌物象奇”,则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强调对深邃文化内涵的把握与对奇特物象的探求。
最后两句提到“百年文教洽,鼓吹继风诗”,表达了对文教普及的赞赏与对后辈文人的期许,期望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一文化传统。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雅沈沦后:指高尚的文化和艺术已经衰落。
- 名流泛滥时:文人多而无能,浮夸之风盛行。
- 长才人莫及:即使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真正的才华却难以企及。
- 细意我能知:我对细微之处的理解与把握是独到的。
- 囊括元精秘:我能理解深邃的文化和艺术奥秘。
- 雕镌物象奇:我在艺术表现上能创造出独特的形象。
- 百年文教洽:经过百年的文教普及,文化得到传播。
- 鼓吹继风诗:希望后人能继续传承和发展诗歌艺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长才人莫及,细意我能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囊括元精秘”来比喻对文化深邃内涵的掌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衰退的忧虑与对文学传承的期望,显示了诗人对文艺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雅:象征着高尚的文化价值。
- 名流:代表社会上的文人和影响力。
- 元精秘:象征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大雅沈沦”,意指什么?
- A. 文化繁荣
- B. 文化衰落
- C. 诗歌流行
- D. 名流增多
-
“长才人莫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自谦
- C. 失落
- D. 激动
-
诗中“百年文教洽”指的是什么?
- A. 文化的传播
- B. 文人的衰退
- C. 诗歌的流行
- D. 社会的动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文化与诗歌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而蒋谦则更注重对文化衰落的反思与对后辈的期许。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气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