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策杖南涧边,菖蒲如绿发。石乱水流分,山空鸟声歇。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拐杖来到南涧边,那里的菖蒲绿得像人的头发。石头散乱,水流因此被分隔成多股,山中空旷,鸟儿的叫声也停歇了。
注释:
- 策杖:拄着拐杖。
- 南涧:指南边的山涧。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叶子狭长,绿色。
- 绿发:比喻菖蒲的绿色叶子。
- 石乱:石头散乱无序。
- 水流分:水流被石头分隔成多股。
- 山空:山中空旷无人。
- 鸟声歇:鸟儿的叫声停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隐逸之情。这首诗是他在游览南涧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与友人陈去非、夏致宏、孙信道一同游览南涧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南涧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涧的自然景色,通过“策杖”、“菖蒲”、“石乱”、“山空”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中的“菖蒲如绿发”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菖蒲的绿叶比作人的头发,形象生动。而“石乱水流分”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水流的动态美。最后,“山空鸟声歇”一句,以静谧的氛围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策杖南涧边”:诗人拄着拐杖来到南涧边,开启了全诗的场景。
- “菖蒲如绿发”:用比喻手法,将菖蒲的绿叶比作人的头发,形象生动。
- “石乱水流分”: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水流的动态美。
- “山空鸟声歇”:以静谧的氛围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菖蒲如绿发”,将菖蒲的绿叶比作人的头发,形象生动。
- 对仗:“石乱水流分,山空鸟声歇”,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涧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都服务于这一主题,使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策杖:象征着诗人的行动和探索。
- 菖蒲: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 石乱:象征着自然的无序和变化。
- 山空: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空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菖蒲如绿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的“山空鸟声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宁静 C. 悲伤 D. 兴奋
-
诗中的“石乱水流分”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水流的平静 B. 水流的动态美 C. 水流的停滞 D. 水流的混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词对比:
- 张嵲的《与陈去非夏致宏孙信道游南涧同赋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景色,但张嵲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鉴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