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徒知天可恃,岂谓病终侵。 遽使仪刑意,翻成殄瘁心。 开阡贤子力,卜远外姻临。 墓木看初种,俄悲已茂林。
白话文翻译:
只知道天可以依靠,岂料疾病最终侵袭。 突然间,仪容和刑罚的意义,变成了令人心碎的悲伤。 开辟墓地是贤子的努力,卜问远方的外姻也来临。 看着墓木刚刚种下,转眼间却已悲痛地长成了茂密的林木。
注释:
- 徒知:只知道。
- 恃:依靠。
- 岂谓:岂料。
- 病终侵:疾病最终侵袭。
- 遽使:突然间。
- 仪刑意:仪容和刑罚的意义。
- 翻成:变成了。
- 殄瘁心:令人心碎的悲伤。
- 开阡:开辟墓地。
- 贤子力:贤子的努力。
- 卜远:卜问远方的。
- 外姻临:外姻也来临。
- 墓木:墓地的树木。
- 看初种:看着刚刚种下。
- 俄悲:转眼间却已悲痛。
- 茂林:茂密的林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初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陈参政挽诗三首》是他在陈参政去世后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为陈参政所作的挽诗之一,陈参政去世后,张嵲深感悲痛,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诗中“徒知天可恃,岂谓病终侵”一句,既表达了对天命的无奈,也揭示了生命的脆弱。“遽使仪刑意,翻成殄瘁心”则进一步以仪容和刑罚的意义转变,来象征生命的无常和悲痛的深重。后两句通过对墓地和墓木的描绘,将生死的对比和时间的流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挽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徒知天可恃,岂谓病终侵。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天命的无奈和对疾病的恐惧。诗人原本以为天可以依靠,但没想到疾病最终侵袭,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遽使仪刑意,翻成殄瘁心。
- 这句通过仪容和刑罚的意义转变,来象征生命的无常和悲痛的深重。仪刑意本应是庄重和规范的象征,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令人心碎的悲伤。
-
开阡贤子力,卜远外姻临。
- 这句描绘了贤子为逝者开辟墓地的努力,以及远方外姻的来临,表达了家族对逝者的重视和哀悼。
-
墓木看初种,俄悲已茂林。
- 这句通过对墓地和墓木的描绘,将生死的对比和时间的流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墓木刚刚种下,转眼间却已长成了茂密的林木,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墓木的生长比喻为茂密的林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拟人:将仪刑意拟人化为令人心碎的悲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徒知天可恃,岂谓病终侵”,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慨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通过对天命、疾病、墓地和墓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的认识,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象征着天命和依靠。
- 病: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仪刑意:象征着庄重和规范。
- 殄瘁心:象征着令人心碎的悲伤。
- 墓木: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时间的流逝。
- 茂林: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徒知天可恃,岂谓病终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天命的无奈 B. 对疾病的恐惧 C. 对生命的脆弱 D. 对逝者的哀悼
-
诗中“遽使仪刑意,翻成殄瘁心”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墓木看初种,俄悲已茂林”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终结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短暂 D. 时间的无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哀思。
- 王维《相思》:通过对红豆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哀愁。
诗词对比:
- 张嵲《陈参政挽诗三首》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感慨,但张嵲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