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十二日致宏如秦州仆饯之余口复到》
时间: 2025-01-17 10:43:25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
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
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
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
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
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
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
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
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
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
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
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
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
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
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
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貯。
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
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御。
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
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
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
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
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
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
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风雨。
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貯。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御。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风雨。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过去在河梁游玩的日子,我们同床共枕三夜畅谈。平生慷慨激昂的心,远别时也显得苦涩。北风中黄叶深深,还记得我们驱车离去的情景。你已经远行,身影映在林中,而我仍频频回首。再次经过分手的地方,景色依旧。怀念故人,感慨河山,抚节间惊叹时光的流逝。别离后世事纷繁,琐碎之事不值一提。只有那些绿林好汉,依旧跳梁小丑般存在。汉南十二州,一半被盗贼占据。那些西来的军队,勇猛如熊虎。伴随着万马奔腾,旌旗遮蔽了村庄。只知道口头打击贼寇,却不懂得策略。征税只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毫无益处。使得贫者丧命,富者贫困。去年粮食贵如金,艰难的饮食前所未见。今年春天临近汉州,秋种无法入土。十万大军,却连一天的储备都办不到。传闻许汝郊外,平民都被俘虏。秋高气爽,马首向南,谁能抵御?在山中无定居,在城市中又多忧惧。无资财担心饿死,有粮食又怕被抢夺。安逸是过去所戒,随大众谋求远行。只怕去到其他州,也不能保证安全。在茫茫四海中,何处才是安身之所?忧虑如鼎中焦灼,心乱如纷乱的丝线。你家族人多,家中常有风波。为何要远游,快回来吧,不要犹豫。
注释
- 河梁:指黄河上的桥梁,泛指黄河流域。
- 慷慨心:指豪迈激昂的情感。
- 朔风:北风。
- 黄叶深:形容秋天树叶凋零的景象。
- 躯车:驱车。
- 物色:景色。
- 抚节:抚摸着节令,指感叹时光流逝。
- 绿林徒:指盗贼。
- 汉南十二州:指汉水以南的十二个州。
- 猛鸷类熊虎:形容军队勇猛如熊虎。
- 旌旃:旌旗。
- 狸搏鼠:比喻策略不当。
- 徵求徒浚民:征税加重百姓负担。
- 粟如金:形容粮食极其珍贵。
- 艰食:艰难的饮食。
- 跬足:半步,形容极小的距离。
- 殍踣:饿死。
- 棼缕:纷乱的丝线。
- 巢幙:家中。
- 遄归:快回来。
- 容与:犹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嵲在回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诗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诗中“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开篇即勾画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而“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则表达了离别时的苦涩情感。随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朔风黄叶深”,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诗中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尤为深刻,如“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诗人通过对这些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回忆过去在河梁游玩的日子,我们同床共枕三夜畅谈。
- 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平生豪迈激昂的心,远别时也显得苦涩。
- 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北风中黄叶深深,还记得我们驱车离去的情景。
- 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你已经远行,身影映在林中,而我仍频频回首。
- 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再次经过分手的地方,景色依旧。
- 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怀念故人,感慨河山,抚节间惊叹时光的流逝。
- 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别离后世事纷繁,琐碎之事不值一提。
- 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只有那些绿林好汉,依旧跳梁小丑般存在。
-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汉南十二州,一半被盗贼占据。
- 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那些西来的军队,勇猛如熊虎。
- 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伴随着万马奔腾,旌旗遮蔽了村庄。
- 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只知道口头打击贼寇,却不懂得策略。
- 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征税只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毫无益处。
- 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使得贫者丧命,富者贫困。
- 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去年粮食贵如金,艰难的饮食前所未见。
- 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今年春天临近汉州,秋种无法入土。
- 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貯:十万大军,却连一天的储备都办不到。
- 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传闻许汝郊外,平民都被俘虏。
- 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御:秋高气爽,马首向南,谁能抵御?
- 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在山中无定居,在城市中又多忧惧。
- 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无资财担心饿死,有粮食又怕被抢夺。
- 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安逸是过去所戒,随大众谋求远行。
- 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只怕去到其他州,也不能保证安全。
- 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在茫茫四海中,何处才是安身之所?
- 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忧虑如鼎中焦灼,心乱如纷乱的丝线。
- 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风雨:你家族人多,家中常有风波。
- 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为何要远游,快回来吧,不要犹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用鼎中焦灼和纷乱的丝线比喻内心的忧虑和混乱。
- 拟人:如“朔风黄叶深”,将北风和黄叶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 对仗:如“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梁:黄河上的桥梁,泛指黄河流域,象征着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 朔风黄叶深:北风和黄叶,象征着秋天的悲凉和离别的苦涩。
- 汉南十二州:汉水以南的十二个州,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 粟如金:粮食极其珍贵,象征着百姓生活的艰难。
- 鼎燋:鼎中焦灼,象征内心的忧虑和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思念 C. 愤怒 D. 喜悦
-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社会安定 B. 社会动荡 C. 经济发展 D. 文化繁荣
-
诗中“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对比:
- 张嵲此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张嵲的诗更多地关注了百姓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嵲的生平和创作。
以上是对张嵲《去年十一月十二日致宏如秦州仆饯之余口复到》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