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了却儿痴外》
时间: 2025-01-17 10:1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了却儿痴外
作者:吴潜 〔宋代〕
了却儿痴外。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
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
更依约垂杨衬水。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
闲坐久,忽惊起。繁华寂寞千年地。
便渊明桃源记在,几人知此。
双手上还银菟印,趁得东风行李。
看鄮岭鄞江澄霁。从此归欤无一欠,但君恩天大难酬耳。
嗟倦鸟,投林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过往痴迷情感的释然。作者描绘了园林亭台的美丽景象,感叹世事无常,人在花丛中徘徊。更有依傍垂柳的水面,松柏、芙蓉、橙桂和菊花也需要在秋冬之际进行整理。闲坐久了,突然被繁华的寂寞所惊醒,思索千年流逝的土地。提到陶渊明的《桃源记》,又有多少人知晓其中的真意?双手上还留有银色的印记,趁着东风启程。看那鄮岭和鄞江如同晴空般清澈,从今往后无所欠缺,唯有君恩难以报答。感叹疲倦的鸟儿,投归林间志向。
注释
- 了却:了结,解决。
- 儿痴:指年轻时的痴迷情感。
- 撰:修建、构建。
- 谩:徒然,空虚。
- 红楯朱桥:红色的帐篷和朱红色的桥,形容景色华美。
- 依约:依靠约定,形容柳树衬托着水面。
- 桧柏芙蓉橙桂菊:指多种花木。
- 收拾秋冬意:整理秋冬的景象。
- 繁华寂寞:繁华的背后是寂寞。
- 渊明桃源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理想的桃花源境地。
- 银菟印:象征身份和记忆的印记。
- 倦鸟投林:比喻归心似箭,渴望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美,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的一个平静时期,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从“了却儿痴外”一句开始,诗人就表现出对情感的释然,似乎在说,年轻时的痴迷已然过去,而现在更应该关注眼前的美好景致。接着,诗人以园林的美丽景色作为背景,描绘了红楯朱桥、百花丛中人的悠然自得,展现了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更依约垂杨衬水”一句,写出了柳树的柔美,衬托出水的清澈,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后,诗人又提到“收拾秋冬意”,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下阕中,诗人从繁华的景象转向内心的寂寞,感叹“繁华寂寞千年地”。这种对比让人深思,繁华之下,究竟隐藏了多少孤独与无奈。接着提到渊明的桃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同时也反思现实中“几人知此”的无奈。最后“倦鸟投林志”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归宿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了却儿痴外:表明对曾经痴迷情感的释然。
- 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描绘园林亭台的美丽,感叹世事空虚。
- 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华美的景象中,人处于花的海洋,恬静而愉悦。
- 更依约垂杨衬水:柳树的柔美映衬水面,增添了自然的和谐美。
- 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各种花木需要整理,暗示季节的更替。
- 闲坐久,忽惊起:久坐后被周遭的寂静惊醒。
- 繁华寂寞千年地:繁华的外表下,潜藏着无尽的寂寞。
- 便渊明桃源记在,几人知此:提到理想的桃源,反映现实的无奈。
- 双手上还银菟印:象征身份的印记,暗示对过去的眷恋。
- 趁得东风行李:借助东风启程,象征着新的开始。
- 看鄮岭鄞江澄霁:描绘清澈的自然景色,传达一种宁静。
- 从此归欤无一欠,但君恩天大难酬耳: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恩情的感慨。
- 嗟倦鸟,投林志:比喻归心似箭,渴望找到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倦鸟投林”,比喻归宿的渴望。
- 对仗:如“红楯朱桥”、“桧柏芙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闲坐久,忽惊起”,赋予情感以生命,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释然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思与对人生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园林亭台: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红楯朱桥:华丽的景象,体现繁华背后的孤独。
- 垂杨:柔美与宁静的象征,增添了诗的意境。
- 桃源:理想生活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倦鸟:象征归宿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菟印”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财富
C. 权力
D. 美丽 -
“倦鸟投林”比喻什么? A. 寂寞
B. 归属感
C. 离去
D. 旅行 -
诗人对年轻时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A. 留恋
B. 释然
C. 渴望
D. 忘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吴潜与陶渊明的诗中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陶渊明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展现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吴潜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其对现实的思考与情感的释然。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