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扬州感旧追悼西樵荔裳伯吁介夫诸先生并怀阮亭豹人穆倩定九舟次无言诸公》
时间: 2025-01-17 10:21: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州何限好,无情江水,送去渺天涯。
风流推宋玉,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
记当年水楼烟郭,满地采莲娃。
伤嗟。一城画鼓,两岸红灯,共万家鸳瓦。
都付与风彫菰米,浪打蘋花。
牧之已老青楼换,重经过帽侧檐斜。
风定处,隔江隐隐琵琶。
白话文翻译:
扬州的美好无边无际,无情的江水送我去渺远的天涯。
风流人物推崇宋玉,更有乌衣巷的门第,旧时的琅琊。
珠帘下的明月,宾客的盛况有多少繁华。
我记得当年水楼烟雾缭绕,满地的采莲女儿。
感伤啊!一座城的画鼓声响,两岸的红灯笼,万家屋顶上是鸳鸯瓦。
这些都随风飘散,菰米随风而逝,浪打着水中的萍花。
牧之已老,青楼换了,重经过那帽子斜挂的檐角。
风静的时候,隐约传来隔江的琵琶声。
注释:
- 无情江水:形容江水的冷漠,象征离别。
- 宋玉:指古代著名的辞人,象征文人风流。
- 乌衣:指乌衣巷,古代名门望族的居住地,象征繁华的过去。
- 珠帘璧月:珠帘与璧月,表达华丽的场景和繁华的生活。
- 采莲娃:指采莲女,代表了青春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 鸳瓦:指鸳鸯瓦,象征家庭的和谐美满。
- 菰米:水中植物,象征被风浪打散的往事。
- 琵琶:寓意音乐与思念,常用于表达情感的乐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生于扬州,因其作品多描写江南水乡风情而闻名。其诗风以清丽、婉约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对旧友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感伤。
诗歌鉴赏:
《渡江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扬州的繁华与诗人对旧时光的追忆。开篇即点明扬州的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与“无情江水”形成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中提到的宋玉,乌衣巷等典故,借古人的风流和繁华来映衬自己对当下的感慨,展示了文人之间的精神传承。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描写,展现出往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寂寥。采莲女的欢声笑语与一城的画鼓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最后,隔江的琵琶声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愁苦。
整首诗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友谊和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扬州何限好:赞美扬州的美丽,夸张其无尽的魅力。
- 无情江水:江水流逝,象征着时间和离别的无情。
- 风流推宋玉:提到古代文人,暗示身处的环境与历史文化的渊源。
- 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指出扬州曾经的辉煌与名门望族的繁华。
- 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描绘宴会的热闹与奢华。
- 记当年水楼烟郭,满地采莲娃:追忆往昔,怀念年轻时的欢乐时光。
- 伤嗟:感慨与惋惜,情感的转折。
- 一城画鼓,两岸红灯:描绘城市的繁华与热闹景象。
- 都付与风彫菰米,浪打蘋花:意象转向,象征着往事的逝去。
- 牧之已老青楼换:暗示人事的变化与老去。
- 风定处,隔江隐隐琵琶:最后的余音,隐喻着对旧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无情,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一城画鼓,两岸红灯”展现了对称之美,增强诗的音乐感。
- 意象:每个意象如“珠帘”、“采莲娃”等都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扬州:象征着繁华与美好,是文化与历史的缩影。
- 江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宋玉:古代文人的代表,象征着风流与才华。
- 采莲娃:青春与活力,代表了美好的生活场景。
- 琵琶:音乐的象征,传递着思念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无情江水”主要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景色
- C. 友谊的长久
-
“珠帘璧月”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宁静的夜晚
- B. 热闹的宴会
- C. 田园风光
-
诗中提到的“采莲娃”代表了什么?
- A. 年轻的快乐
- B. 生活的艰辛
- C. 忘却的往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与陈维崧的作品都在追忆往昔,但杜甫更注重国家和民生的忧虑,而陈维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