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宿卫将出守邓州》

时间: 2025-01-19 18:13:26

中郎身领仗,宿卫在承明。

旧射双雕落,新乘五马行。

红云遥魏阙,白水近穰城。

好劝诸年少,春来卖剑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宿卫将出守邓州
中郎身领仗,宿卫在承明。
旧射双雕落,新乘五马行。
红云遥魏阙,白水近穰城。
好劝诸年少,春来卖剑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军官将要出征守卫邓州的情景。诗的开头提到他带着武器,作为宿卫的职责在承明殿前。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射箭技巧,和现在骑着五匹马出行的壮观场面。远处的红云飘荡在魏阙上,近处的白水流淌在穰城旁。最后,诗人劝告年轻人们,在春天来临时,不妨放下剑去耕作,追求一种更平和的生活。

注释:

  • 中郎: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官职,负责带领部队。
  • 宿卫:指在皇宫或重要场所担任警卫的士兵。
  • 承明:指明代皇宫的一个重要位置。
  • 双雕:指雄鹰,古代常用来形容射箭的技巧。
  • 魏阙:指古代魏国的城阙。
  • 穰城:古代城市名称,指的是某个地方的水域。
  • 春来卖剑耕:劝年轻人春天时放下武器去耕作,寓意追求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4年),字文远,号静斋,明代初年诗人。高启以豪放派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其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高启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年轻人的期望与劝诫,以及对军事生活与农耕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高启的《送宿卫将出守邓州》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中郎身领仗,宿卫在承明”的描写,展现了年轻军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不仅是对国家的忠诚,也是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接着,诗人通过回顾自己曾经的英勇,表达了对过往荣耀的怀念。诗中“红云遥魏阙,白水近穰城”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一句“好劝诸年少,春来卖剑耕”,传达了诗人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找到平衡,选择一种更为安宁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年轻人的劝勉,也是对社会动荡的反思。整首诗从军事到农业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郎身领仗:描绘年轻军官手握武器,显示出其身份与责任。
  • 宿卫在承明:强调军官在皇宫的重要职责,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 旧射双雕落:回忆自己过去的英勇表现,表达内心的自豪感。
  • 新乘五马行:描绘出新的出征,展示出一种壮观的场面。
  • 红云遥魏阙:描绘远处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 白水近穰城:与自然的和谐相呼应,暗示生活的宁静。
  • 好劝诸年少:转折,开始劝诫年轻人,表达对他们未来的期望。
  • 春来卖剑耕:强调在和平的春天中选择务农的生活,追求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红云遥魏阙,白水近穰城”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比喻:通过“卖剑耕”表达年轻人应放下武器,追求和谐生活的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年轻人的劝勉,倡导他们在充满变革和战乱的时代,选择一种更为安宁与和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红云:象征希望与未来,展现出一种美好的愿景。
  • 白水:代表平静与安宁,暗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 :象征战争与责任,反映出诗人对武力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中郎身领仗”中的“中郎”指什么?

    • A. 一种军职
    • B. 一种武器
    • C. 一种城池
    • D. 一种农作物
  2. 诗中提到的“红云遥魏阙”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军事的紧张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战争的恐惧
  3. 最后一句“春来卖剑耕”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鼓励战争
    • B. 提倡和平生活
    • C. 忽视责任
    • D. 追求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高启的《送宿卫将出守邓州》和王维的《鹿柴》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前者更侧重于对年轻人责任的劝诫,而后者则通过宁静的山水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明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高启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