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中丞》
时间: 2024-09-19 21:1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薛中丞》
作者:白居易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
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
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
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
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
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人的珍惜与哀悼。诗中提到,世上正直的人少之又少,能够遇到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诗人借问“遇者”是谁,答案是忠诚正直的薛中丞。接着,诗人以薛中丞为例,强调忠贞不渝的正道是光明的,而邪恶的权谋是难以掩盖的。诗人感慨时局艰难,正直之士难以生存,然而上天的意图却仍然难以捉摸。最后,他为刚刚去世的裴相与薛中丞感到惋惜,表达了自己对贤良之士的哀痛。
注释
- 中丞:古代官职,指中书省的官员。
- 薛存诚:指唐代薛中丞,因其正直而被诗人所推崇。
- 皇明:指皇帝的明亮之光,比喻正义和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关心民生著称,富有人情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对薛中丞的悼念之际,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的现实,以及白居易对正直之士的钦佩与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薛中丞》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悼诗,诗中通过对薛中丞的追忆,表达了对正义和忠诚的向往与对奸邪的厌恶。诗人用“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开篇,直接点出社会上正直之人的稀缺,暗示了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接下来,诗人以薛中丞的忠诚为例,展现了正道所具备的力量与光明,同时也对阴暗势力的惧怕有所揭示。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排比和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整齐有力。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贤者的珍视与对时代的失望。最后的“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更是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正义与理想的追求,增强了诗的感人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意指在众多的人中,正直之人极其少见,遇到的机会更加难得。
-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询问能够遇到正直之人的原因,答案是因为他走在正道上。
-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赞美薛中丞的坚守正道的品质。
- “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比喻正义的光辉如同明亮的太阳,期待能进一步引导朝政。
-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对阴险小人和谄媚者的憎恶与恐惧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皇明烛如日”用光明象征正义的普照。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正直之人的悼念,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光明:象征正义与希望。
- 泪水:象征对贤良之士的哀悼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正直之人是谁?
- A. 裴相
- B. 薛存诚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的“皇明”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光辉
- B. 正义的光辉
- C. 太阳
- D. 月亮
-
诗人为何感到惋惜?
- A. 因为自己的失落
- B. 因为正直之士的稀缺
- C. 因为政治的腐败
- D. 因为朋友的离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兵车行》: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民生苦难,但更注重于对百姓的同情与历史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