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潭州张芸叟二首》

时间: 2025-01-06 12:12:16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潭州张芸叟二首
陈师道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潭州的美丽景致:湖和山在这里交汇成一个城市,西南方向更是上游之地。秋天时,湖面上堆满了鸭脚草,春天则是猫头草的芳香扑鼻。宣室的黄昏时分何时到来呢?蒸池的美景又能留住多少?谁能知道郡里的欢乐呢?不要为越地的忧愁而烦恼。


注释:

  • 湖岭:指的是湖和山的交汇地,代表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 鸭脚:一种水生植物,秋天时生长茂盛。
  • 猫头:指猫头草,春天时盛开,象征春意盎然。
  • 宣室:古代宫殿的房间,常用来指代安静的地方。
  • 蒸池:可能指温泉或蒸汽池,含有美好的寓意。
  • 郡乐:指地方的欢乐或乐趣。
  • 越乡:指越地,表示地方差异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希逸,号竹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写自然景观,内涵深刻,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寄情于潭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潭州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湖岭一都会”引入,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展现了潭州的地理特征。接着通过“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四季的变换,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韵律。然后,诗人提到“宣室来何暮”,显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他以“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结尾,既表现了对地方欢乐的向往,又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忧愁所困扰,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富有层次感,情感上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陈师道的诗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岭一都会:描绘潭州的独特地理位置,体现出自然与城市的结合。
    • 西南更上游:暗示潭州的地理延展,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区的热爱。
    •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描绘四季变化,展现了生机与活力。
    • 宣室来何暮:引发对时间的思考,表达对友人相聚的期待。
    • 蒸池得借留: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 孰知为郡乐:表达对地方生活乐趣的思考。
    • 莫作越乡忧:鼓励自己放下忧虑,享受当下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展示了诗人对称的美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情感和哲理。
  •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当下的生活与友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湖岭: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 鸭脚、猫头:分别代表秋冬与春夏,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 宣室:象征着安静与思考的空间,引发人们对时间和友谊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鸭脚”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水生植物
    • B. 干草
    • C. 药草
  2. 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

    • A. 忧愁
    • B. 友谊
    • C. 愤怒
  3. “孰知为郡乐”中的“郡”指的是什么?

    • A. 乡村
    • B. 城市
    • C. 地区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哲理。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的《寄潭州张芸叟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故土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前者更侧重自然景观的描写,后者则通过个人情感传达出乡愁的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人陈师道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
  3.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