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夜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七十已强半,所余能几何。
悬知暮景促,更觉後生多。
遁世名为累,留年睡作魔。
西归端著便,老子不婆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已年过七十,人生只剩下多少年呢?
夜幕降临,时间愈发紧迫,更加感觉到年轻人多如繁星。
隐居在世只会成为负担,留在世间的岁月如同魔障。
西归的路途已经明了,老夫我不再舞蹈于世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强半:已年过七十,强壮的岁月已过一半。
- 所余:所剩无几。
- 悬知:悬念中知道。
- 暮景促:夜晚的景象愈发急促。
- 遁世:隐居于世,逃避现实。
- 名为累:名义上是逃避,实际上却成为负担。
- 留年:留在世上的时间。
- 睡作魔:时间如梦般流逝,令人迷惑。
- 西归:归于西方,指死亡或归隐。
- 老子:自称,指自己。
- 不婆娑:不再随意舞动,强调不再沉溺于世俗。
典故解析:
-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西归”暗示了对死亡的思考,常见于古代文人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子华,号楣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探讨人生哲理,尤其是关于时光与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夜,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与感慨,借除夜之静谧反思过去与未来,表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淡然。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年纪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理解。诗人已至七十,似乎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紧迫。开头两句“七十已强半,所余能几何”,直白而沉重,透露出对未来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到“暮景促”,象征着时间的飞逝,尤其是在除夕夜,这种感受愈加明显。
而“遁世名为累,留年睡作魔”,则是对隐居生活的反思,隐居似乎是逃避,但却也成为心理上的负担,时间的流逝如同梦境般模糊不清。最后,诗人强调“西归端著便”,意味着他对死亡的接受与豁达,老子不再追逐世俗的繁华,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时光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一种哲学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十已强半:表明诗人已年过七十,感受到生命的流逝。
- 所余能几何:对人生剩余时间的感慨,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 悬知暮景促:夜晚的到来,时间的急促让他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短暂。
- 更觉後生多:对年轻人的感慨,暗示自己已不再年轻。
- 遁世名为累:隐居生活表面上是逃避,实际上却成了负担。
- 留年睡作魔:留在世上的时间如同梦境般迷惑人。
- 西归端著便:对死亡的豁达,表示愿意归于自然。
- 老子不婆娑:不再沉迷于世俗的舞动,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留年睡作魔,遁世名为累”,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时间比作魔障,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失落。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死亡的接受,展现了一种淡然与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暮景: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西归:暗示死亡与归宿,表现出对生命归宿的思考。
- 老子:自我认同,强调个人的态度与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师道的“除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B. 对年轻人的羡慕
C. 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
在诗中,诗人对“遁世”的态度是什么?
A. 赞同
B. 反思
C. 否定 -
“西归”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归乡
B. 归隐
C. 死亡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亦有对时间的感悟;而陈师道的《除夜》则更直接地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归宿,风格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