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香谷主政 其六》
时间: 2025-01-07 23:1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郑香谷主政 其六
作者: 王松 〔清代〕
得闲便入郑公乡,交到形骸彼此忘。
伤逝已枯双热泪,述哀难状九回肠。
一樽谁为浇诗块,万感无端扰酒狂。
老圃剧怜香晚节,女贞枝上月如霜。
白话文翻译:
当有空闲时便进入郑公的乡村,彼此忘却了形体的存在。
因伤感的离逝而流下的热泪已经干涸,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悲伤。
谁来用酒来浇灌我这块诗心,心中万千感慨只会让我在酒中狂乱。
老园中我格外怜惜那晚香的花朵,女贞的枝头月光如霜般清冷。
注释:
- 郑公乡: 指郑公的家乡,可能是指郑香谷。
- 形骸: 身体,形体。
- 伤逝: 对逝去事物的伤感。
- 九回肠: 形容内心的痛苦,类似于“肠断”的感觉。
- 一樽: 一壶酒。
- 浇诗块: 用酒来浇灌诗人的心情。
- 老圃: 老园,指老旧的园子。
- 晚节: 指晚年的品德或气节。
- 女贞: 一种植物,常象征着高洁。
- 月如霜: 描述月光清冷,给人一种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松,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故乡、亲人和自然的思考与感受,风格清新俊逸。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悲伤之际,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人生离别后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郑香谷主政 其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逝去时光的缅怀。开篇以“得闲便入郑公乡”引入,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与依恋。在与故乡的交往中,诗人渐渐忘却了形体,沉浸于心灵的交流中。随后,诗人提到“伤逝已枯双热泪”,表现出对逝去的痛苦,热泪已然干涸,暗示着内心的悲伤难以言说。
“谁为浇诗块”一句将诗人对情感的渴求与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酒成为了情感的寄托,然而“万感无端扰酒狂”则反映出诗人对情绪的无奈,心中的感慨如潮水般涌来,却又无法排遣。最后两句,诗人转向自然,描绘“老圃剧怜香晚节”,对晚香的怜惜中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女贞枝上月如霜”则带有一种清冷与孤独的意象,似乎在暗示人生的孤寂与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对时光流逝的沉思与感伤,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闲便入郑公乡”:表达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与思念。
- “交到形骸彼此忘”:在故乡的氛围中,精神交流超越了物质形体。
- “伤逝已枯双热泪”:因对逝去亲人的悲伤,泪水已经干涸。
- “述哀难状九回肠”: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痛苦。
- “一樽谁为浇诗块”:诗人渴望有人用酒来解忧,浇灌他的诗情。
- “万感无端扰酒狂”:心中无尽的感慨扰乱了他的酒兴。
- “老圃剧怜香晚节”:在老园中对晚香花的怜惜,象征对美好时光的珍重。
- “女贞枝上月如霜”:月光照在女贞树上,给人以清冷凄凉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如霜”将月光比作霜,强调了清冷的意境。
- 对仗: “伤逝已枯双热泪,述哀难状九回肠”,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老圃剧怜香晚节”,将老园拟人化,表现诗人的情感依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逝去的伤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主题围绕着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孤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郑公乡: 代表着故乡的温暖与亲切。
- 热泪: 代表着深切的悲伤与怀念。
- 一樽: 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晚节: 代表着晚年的品德与气节。
- 月如霜: 代表着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郑公乡”象征着什么? A. 亲情
B. 友情
C. 乡愁
D. 事业 -
“万感无端扰酒狂”中的“无端”指的是什么? A. 无尽的酒
B. 无尽的感慨
C. 无尽的痛苦
D. 无尽的欢乐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 杜甫: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王维《相思》:同样涉及到思乡情绪,但更侧重于恋情的缠绵与怅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草的描写,表现离别的伤感,两者都展现了对逝去的怀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松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古典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