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时间: 2025-01-19 23:50:11

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

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月
作者: 廖凝 〔唐代〕

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
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十天的秋天的景色,如今已经过了一半。夜空中孤独的月光映照着星宿,四周没有一丝云彩。树木的影子错落有致,寒风吹动着细细的波纹。我遥望着远处的丹桂,心中思绪万千。

注释

  • 九十日:指的是秋天的时光,九十天即三个月的时间。
  • 孤光:指孤独的月光。
  • 列宿:指星宿,古代天文学中对星星的称呼。
  • 绝纤云: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空极为清澈。
  • 众木排疏影:树木的影子错落有致。
  • 寒流:指寒冷的气流。
  • 细纹:波纹细腻。
  • 丹桂:指桂花,常在中秋时节盛开。
  • 心绪正纷纷:心中情绪复杂,思绪万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凝,唐代诗人,生平事迹并不详尽,知名于其清新脱俗的诗风。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中秋月》创作于中秋节期间,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及对家乡的思念。中秋节是传统的团圆佳节,诗中通过描绘月色与桂花,表达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中秋月》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中秋夜景。诗的开头通过“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引入了时节的变化,表现出秋天的深邃与凉意。接下来的“孤光含列宿”,则通过孤独的月光与星宿的结合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仿佛能听到自然的轻声细语。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一句,则通过对树影和寒流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秋夜的清冷和孤寂。而最后一句“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桂花的向往与思念,暗示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秋天已过大半,渲染出时光的流逝感。
  • 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描绘了月光的孤独与星空的清晰,表现了夜的宁静。
  •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通过树影和寒流的描写,传达出秋夜的冷清和细腻。
  • 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表达了对桂花的思念,心中情绪复杂,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孤独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意象:月光、桂花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天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内心情感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 星宿:代表宇宙的浩瀚与宁静。
  • 桂花:中秋的象征,寓意团圆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光
    C. 星光
    D. 烛光

  2. “遥遥望丹桂”中的“丹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果
    D. 一种鸟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欢乐
    B. 思乡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月光
  2. A. 一种花
  3.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直接思念;而廖凝的《中秋月》则结合了自然景物的描写,情感更为细腻。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