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感怀》
时间: 2025-01-01 15:12:50意思解释
淮阳感怀
作者: 李密 〔隋代〕
原文展示: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白话文翻译:
金风送爽,初秋的节气已经来临,玉露凝结,晚林中的树木逐渐凋落。今夜我在穷困的道路上,心中郁闷,伤感不已。田野上芦苇丛生,村庄里杂草丛生。站在这里,听着周围的声音,感慨良多,不禁独自倚靠,泪湿衣襟。泪湿衣襟又是为了什么呢?我满怀怅惘,追怀古人。秦朝的风俗依旧未曾改变,汉朝的道义又能寄托何种希望呢?樊哙只是个市井小民,萧何也不过是个文书官吏。若有一天时运亨通,便可流传千古,获得名声与谥号。寄语那些世间的英雄,虚度光阴的生活实在令人羞愧。
注释:
- 金风:指秋风。
- 玉露:清晨的露水,形容清冷。
- 穷涂士:指穷困的读书人。
- 郁陶:心中郁闷,烦恼。
- 藜藿:指野生的杂草,象征荒凉。
- 沾襟:泪水湿了衣襟。
- 秦俗:指秦朝的风俗。
- 汉道:指汉朝的治道。
- 樊哙、萧何:皆为历史人物,樊哙为汉初名将,萧何为汉初丞相。
- 名谥:古代对去世者的尊称和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密,隋代诗人,字子密,号剑客,因其才华和个性而广受推崇。他的诗作往往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在隋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多处于困境之中。李密创作《淮阳感怀》时,正值个人境遇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压迫,因而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淮阳感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开头的“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引导读者进入诗人内心的幽思。金风与玉露的对比,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隐喻着生命的无常与流逝。接下来,诗人自述身为“穷涂士”的苦闷,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的“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则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一种对未来的失望与无奈。
当诗人“眺听良多感”时,情感已然深厚,愈加沉重。最后几句,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对英雄的反思,表现出对“秦俗”未平与“汉道”何冀的悲观情绪,令整首诗在历史的长河中,透出一股深邃的忧虑。李密通过对古今的比较,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悲痛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历史感与自我认同的迷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描绘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表现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心灵的痛苦。
-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荒凉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在独自思考中,眼泪湿润衣襟,情感愈加深沉。
-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思考泪水的意义,怀古之情愈发浓烈。
-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对历史的思索,感叹社会风俗未变,未来无望。
-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反映出对英雄成败的反思。
-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理想的实现与历史的流传相对比。
-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对世间英雄的警示,表达出对虚度光阴的自责。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次运用对仗手法,如“金风”“玉露”。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加强情感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金风:象征秋天的来临,暗示生命的变迁。
- 玉露:清晨的露水,代表纯洁与脆弱。
- 葭苇: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荒凉。
- 藜藿:代表社会的荒废与无奈。
- 泪水:情感的流露,表达对理想与人生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淮阳感怀》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隋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诗中“金风荡初节”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到来?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历史的无奈
- C. 对个人的成功
- D. 对自然的感叹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困惑,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家国的忧虑。相比之下,李密的《淮阳感怀》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密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