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饱芦沟月,行旌驻远郊。
日高烘湿瓦,风急堕危巢。
官柳绿无缝,野花红到梢。
层城屹如画,一抹翠烟交。
白话文翻译:
我看着芦沟的月色,旗帜在远郊停驻。
太阳高照,热气蒸湿了瓦片,风急得让鸟巢坠落。
柳树的绿意毫无缝隙,野花的红色直达树梢。
高耸的城墙如同画卷,淡淡的绿色烟雾交融在一起。
注释:
- 芦沟月:指的是芦苇荡中的月亮,象征着宁静和清幽。
- 行旌:行军的旗帜,表示驻扎的状态。
- 烘湿瓦:太阳的光辉使瓦片变得湿润,形象地表现出天气的炎热。
- 危巢:指的是在风中摇摇欲坠的鸟巢,暗示着不安定。
- 官柳:指的是栽培的柳树,与野生的花草形成对比。
- 层城:高耸的城墙,象征着坚固和壮丽。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行旌”与古代军事行动相关,表现出一种边境的气氛和战争的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庆槐(? - 约1850年),清代诗人,字子方,号梅香,生于福建。其诗风清新,常描绘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自然景观的描写交织,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自然的视角描绘了芦沟的月色和远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索。首句“看饱芦沟月”便引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映照在芦苇荡中,给人以一种饱满的视觉享受。接下来的“行旌驻远郊”则暗示了战争的阴影,形成了一种对比,宁静的夜晚与远方的军队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日高烘湿瓦,风急堕危巢”,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烈日炎炎的炙热与急促的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生物的脆弱。最后的“层城屹如画,一抹翠烟交”将视角提升至更高的层次,描绘出高耸的城墙如同画卷般的壮丽,和远方的青烟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饱芦沟月:感受月光的明亮与宁静,暗示着诗人的心境。
- 行旌驻远郊:远方有军队驻扎,暗示着战争的隐患。
- 日高烘湿瓦:描绘炎热的天气及其影响,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风急堕危巢:风的猛烈让鸟巢变得不安,象征脆弱与不稳定。
- 官柳绿无缝:栽培的柳树郁郁葱葱,展现生命的繁茂。
- 野花红到梢:野花的怒放,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力量。
- 层城屹如画:高耸的城墙如同画卷般美丽,表现出壮丽的景象。
- 一抹翠烟交:青烟与山水交融,增添了诗的艺术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宁静的月夜与远方的军队形成对比,突显诗人的内心感受。
- 意象:月亮、柳树、野花等意象增强了自然的美感。
- 拟人:风急使鸟巢坠落,赋予自然以生命的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战争的压力,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脆弱。
意象分析:
- 芦沟月:宁静、清幽,象征诗人心灵的寄托。
- 官柳:栽培的生命,象征着人类的努力与美好。
- 层城:历史的沉淀,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坚固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行旌”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军队的旗帜
C. 树木 -
诗中“日高烘湿瓦”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 A. 寒冷
B. 炎热
C. 多雨 -
“层城屹如画”中的“层城”指的是? A. 自然景观
B. 高耸的城墙
C. 乡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使用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高远的视野与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 孟浩然《春晓》:聚焦于春天的变化,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希望,情感基调更加温暖。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