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仲通》

时间: 2025-01-01 15:16:13

久矣厌尘世,逃名云水间。

五湖正觅地,一曲歌沧浪。

风雨晚来急,笠蓑时下忙。

钓龙手中竹,分付与儿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李仲通》

久矣厌尘世,逃名云水间。
五湖正觅地,一曲歌沧浪。
风雨晚来急,笠蓑时下忙。
钓龙手中竹,分付与儿郎。

白话文翻译:

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扰,想要逃避名利,隐居在云水之间。
在五湖四海寻找一处安宁的地方,唱着一曲关于沧浪的歌。
风雨在傍晚时分愈发急促,戴着斗笠和披着蓑衣的我忙着应对。
手中拿着钓竿,竹竿上的钓鱼工具,叮嘱给我的儿子。

注释:

  • 久矣:很久以来。
  • 尘世:指世俗的生活和名利。
  • 云水间:隐居于云雾和水之间,意指远离尘世的喧嚣。
  • 五湖:泛指广阔的水域,象征自由和无拘束的生活。
  • 沧浪:指大海,诗中用来象征自然的广阔和生命的自由。
  • 笠蓑:斗笠和蓑衣,渔民在恶劣天气中常用的防护工具。
  • 钓龙:比喻用竹竿钓鱼,象征着追求宁静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古田里人,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厌倦了世俗的名利和纷争,渴望隐居于自然之中,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挽李仲通》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追求和生活理想的作品。诗的开头,诗人以“久矣厌尘世”自述心境,表明对繁华世俗的厌倦。接着,诗人希望逃离这种尘世的束缚,选择隐居于“云水间”,这样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五湖正觅地”来象征他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伴随着“曲歌沧浪”,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而洒脱的生活态度。在这首诗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深切渴望。

诗的末尾,诗人以“钓龙手中竹,分付与儿郎”结束,既是对儿子的嘱托,也象征着将这一理想生活的愿望传承下去。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传统家庭价值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久矣厌尘世: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长时间厌倦。
  2. 逃名云水间:渴望逃避名利,归隐自然。
  3. 五湖正觅地:在广阔的水域中寻找理想的栖息之所。
  4. 一曲歌沧浪:唱着关于大海的歌,象征着自由。
  5. 风雨晚来急:描绘傍晚的急促天气,增加了生活的紧迫感。
  6. 笠蓑时下忙:渔人忙于应对自然的挑战。
  7. 钓龙手中竹:用竹竿钓鱼,象征追求简单生活的乐趣。
  8. 分付与儿郎:将理想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儿子,体现家庭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钓鱼,隐喻追求宁静的生活。
  • 拟人:描绘自然风雨,赋予其情感,增强诗的氛围。
  • 对仗:如“笠蓑时下忙”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对尘世名利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世: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名利。
  • 云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 五湖:表示广阔的空间和心灵的追求。
  • 沧浪:代表生命的浩瀚和无拘束。
  • 笠蓑:渔人的工具,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诗人对尘世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厌倦
    c) 忽视

  2. “一曲歌沧浪”中的“沧浪”主要指代: a) 大海
    b) 河流
    c) 湖泊

  3. 诗人用什么工具钓鱼? a) 鱼网
    b) 鱼竿
    c) 竹竿

答案:

  1. b) 厌倦
  2. a) 大海
  3. c) 竹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挽李仲通》都表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强调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逃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