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06 21:07:57

月眉星眼,阆苑真仙侣。

娇小正笄年,每当筵、愁歌怕舞。

水亭烟树,春去已无踪,桃源路。

知何处。

往事如风絮。

如今闻道,误剪香云缕,闲系小乌纱,更无心、浅匀深注。

三山路杳,终不是人间,知谁与。

吹箫女。

共驾青鸾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月眉星眼,阆苑真仙侣。
娇小正笄年,每当筵愁歌怕舞。
水亭烟树,春去已无踪,桃源路。
知何处。往事如风絮。
如今闻道,误剪香云缕,
闲系小乌纱,更无心浅匀深注。
三山路杳,终不是人间,知谁与。
吹箫女。共驾青鸾去。

白话文翻译:

月眉如弯,星眼闪烁,犹如阆苑中的真正仙侣。
她娇小正值青春,每当宴席之上总是愁眉不展,害怕歌舞。
水亭与烟树,春天已去无踪,桃源的路途,
不知道通向何方。往事如风中的柳絮。
如今听说,误剪了香云缕,
闲暇时系上小乌纱,更无心去细细品味。
三山的道路幽暗,终究不是人间,谁与我同在?
吹箫的女子,共乘青鸾而去。

注释:

  • 月眉:指弯月,形容女子的眉形。
  • 阆苑:传说中的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娇小正笄年:形容女子正值青春,笄年指的是女子长大成人的年纪。
  • 桃源路:指通往桃花源的路,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地。
  • 误剪香云缕:意指误剪了香云般的丝线,表达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错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宋代词人,字子美,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代表了宋代词坛的一种独特风格。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缠绵。诗人通过描绘理想化的仙境,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周紫芝的《蓦山溪》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与现实的对比。诗中以“月眉星眼”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一位天仙般的女子,展现出一种清丽脱俗的美感。随着诗意的展开,作者通过“娇小正笄年”描绘出年轻女子的无奈与愁苦,仿佛在宴席之上,她的心情被困于繁华而无所归。

水亭与烟树则象征着逝去的春光,诗人借助这一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在“往事如风絮”的句子中,诗人将过往的美好与失落比作随风飘散的柳絮,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提到“误剪香云缕”,进一步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错失与遗憾。

最后,诗人以“谁与我同在”抒发了对伴侣的渴望和孤独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而“共驾青鸾去”更是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推向高潮,渴望与理想的生活成为了诗人心中无法实现的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眉星眼:描绘女子的美丽,暗示其高贵。
  2. 阆苑真仙侣:将女子比作仙女,强调其超凡脱俗。
  3. 娇小正笄年:体现青春的美好与无奈。
  4. 每当筵愁歌怕舞:女子在欢宴中感到愁苦,显示出内心的矛盾。
  5. 水亭烟树:营造出春天的美好意境,暗示春去无踪。
  6. 往事如风絮:把过去的美好比作随风而逝的柳絮,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7. 如今闻道,误剪香云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错失与懊悔。
  8. 闲系小乌纱:女子闲适自得,却又缺乏深情。
  9. 三山路杳: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迷茫而无从追寻。
  10. 知谁与:表达孤独与对伴侣的渴望。
  11. 共驾青鸾去:渴望与理想伴侣共赴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仙女,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拟人:赋予风絮以情感,表现对过往的思念。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运用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仙境与现实的孤独对比,表达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悲叹。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强烈的反差,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眉: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清冷。
  • 阆苑:理想生活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向往的境地。
  • 桃源路: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 香云缕:代表美好事物的虚幻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月眉星眼”形容的是谁的特征?
    A. 诗人自己
    B. 一位女子
    C. 自然景物
    D. 仙人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往事如__”,用以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3. 判断题:该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与现实的孤独对比。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风絮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恶》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但周紫芝的《蓦山溪》更倾向于理想的追求与孤独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加注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周紫芝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