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除夜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原文展示:
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
白话文翻译:
门扉紧闭,千山暗黑,孤独的灯光伴我难以入眠。
故乡在何方,今夜正是年末。
我在世上根本没有牵挂,作为囚徒已是自然。
漫漫岁月空虚度过,死去反倒像是得道成仙。
注释:
字词注释:
- 门掩:门关闭。
- 千山黑:形容夜晚的黑暗,万山沉寂。
- 孤灯:孤独的灯光,象征寂寞。
- 故乡:指自己出生或生活过的地方。
- 穷年:年末的意思。
- 住世:生活在世上。
- 无系:没有牵挂。
- 为囚:作为囚徒,暗指身世的困顿。
- 劳劳:辛苦、忙碌。
- 空岁月:虚度的岁月。
- 得死似登仙:死去似乎比活着好,像是脱离世俗的束缚。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得死似登仙”反映了对生死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天祥,号履善,南宋末年人,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击蒙古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的诗歌多表达家国情怀,忧国忧民,风格悲壮激昂。
创作背景: 《除夜》创作于文天祥被捕后,在牢中度过的除夕之夜。他在面对国破家亡、身陷囹圄的境遇中,写下了这首充满孤独与绝望的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除夜》是一首充满孤独和绝望的诗作,透过文天祥的笔触,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怀念和对身世的无奈。开头“门掩千山黑”,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孤独的夜晚,诗人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惆怅与思虑。接着“孤灯伴不眠”,更是突出了他在这个年末时刻的孤独感。诗人不仅在身体上被囚禁,心灵也被迫与世界隔绝。
通过“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可以看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这样的节日里,心中的孤独愈加显著。而“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可见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似乎对生死、自由的渴求已不再强烈。他意识到,人生在世的牵挂与束缚,不如解脱般的逍遥自在,体现了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悲凉氛围,饱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掩千山黑:闭门后的黑暗如千山般深沉,暗示诗人的孤独。
- 孤灯伴不眠:只有孤灯相伴,无法入眠,体现了他内心的失落。
- 故乡在何处:思念故乡的无奈,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
- 今夕是穷年:在年末的夜晚,感到岁月的流逝与无常。
- 住世真无系:生活中没有牵挂,表达了对生存状态的认知。
- 为囚已自然:身为囚徒已成为常态,表现了对现状的接受。
- 劳劳空岁月:对虚度光阴的感慨,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 得死似登仙:生死的哲学思考,死去反而像是解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灯伴不眠”与“故乡在何处”,形成了结构上的对称。
- 比喻:将“得死”比作“登仙”,表现出对生死的超然态度。
- 意象:如“孤灯”、“千山黑”等,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除夕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代表封闭的环境,暗示孤独。
- 灯:象征希望与陪伴,即便是孤单的。
- 千山:象征遥远的故乡与沉重的负担。
- 岁月:体现时间的流逝,带来无尽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灯”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亲情
D. 快乐 -
“今夕是穷年”中“穷年”意指:
A. 贫困的年
B. 年末
C. 结束的年
D. 繁忙的年 -
诗人对生死的态度是:
A. 绝望
B. 超然
C. 恐惧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将《除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但文天祥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与自由的忧虑,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家人间的情感与人道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