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泊新涂》

时间: 2024-12-29 20:01:55

乱眼才迷树,回头已湿沙。

萧萧打篷急,点点入船斜。

此夕初为客,何时却到家。

余樽曾卧否,唤取作生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雨泊新涂
乱眼才迷树,回头已湿沙。
萧萧打篷急,点点入船斜。
此夕初为客,何时却到家。
余樽曾卧否,唤取作生涯。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细雨打在新涂的河面上,眼前的树木在雨中显得模糊不清,回头一看,沙地已经被雨水打湿了。雨声萧萧,急促地打在船篷上,雨点斜斜地落入船中。今晚我初来这里做客,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我的酒杯还在这里吗?快叫人来,继续我的生活吧。

注释:

  • 乱眼:形容视线模糊,难以分辨。
  • 湿沙:指沙地被雨水打湿的状态。
  • 萧萧:形容雨声细小而连续。
  • 打篷:指雨水打在船的篷布上。
  • 此夕初为客:这晚我初来这里做客。
  • 余樽:指我喝过的酒杯。
  • 作生涯:继续我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尤其以“清新流畅”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夜雨泊新涂》是在一个夜雨绵绵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停泊在船上,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诗歌鉴赏:

《夜雨泊新涂》是一首独具情感的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夜中孤舟泊岸的情景。诗的开头以“乱眼才迷树”引入,生动地描绘出雨中的模糊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迷茫与不安。接着,“回头已湿沙”的描写,则将视线从远处转回到近处,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萧萧打篷急,点点入船斜”一联,雨声的细腻与急促仿佛就在耳边回响,营造出一种紧迫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我们不仅能看到雨中的景象,更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波动与无奈。

“此夕初为客,何时却到家”则是诗人的深切思乡之情的流露,身为客者的孤独感与对归乡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最后一句“余樽曾卧否,唤取作生涯”则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酒樽既是酒的象征,也寓意着生活的快乐与苦涩。诗人在对酒的追问中,反映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眼才迷树:描绘了雨天树木模糊的景象,传达出诗人眼前事物的迷离感。
  2. 回头已湿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化,暗示着诗人对身处之地的感受。
  3. 萧萧打篷急:描绘了雨点打在船篷上的声音,营造出急促的氛围。
  4. 点点入船斜:雨水斜斜地落入船中,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5. 此夕初为客:表达了诗人初来乍到的孤独感。
  6. 何时却到家: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7. 余樽曾卧否: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过往的回忆与思考。
  8. 唤取作生涯: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雨声比作萧萧的声音,使情景更加生动。
  • 拟人:雨水似乎在与船篷对话,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每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象征孤独和内心情感的波动。
  • :代表旅途、流浪,象征生活的不确定性。
  • 酒樽:象征生活的乐趣与苦涩,反映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乱眼才迷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迷茫
    • C. 平静
    • D. 快乐
  2. “此夕初为客”的意思是:

    • A. 今晚我回家
    • B. 今晚我在外做客
    • C. 今晚我有朋友
    • D. 今晚我在船上
  3. 诗中提到的“余樽曾卧否”是指:

    • A. 过去的事情
    • B. 未来的计划
    • C. 现在的状态
    • D. 朋友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夜雨泊新涂》 vs. 李白《静夜思》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杨万里更多地表现出孤独的环境与思考,而李白则更直接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感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