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代弟茝咏梅画十景·宜月
作者: 陈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斜斜瘦影两三枝,只许寒窗人自知。
犹恨嫦娥收不尽,却归羌管曲中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几枝斜斜的梅花,纤细而孤寂,只有在寒窗内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好。诗人惋惜嫦娥(月亮女神)无法将梅花的美丽完全收纳,最终只得在羌笛的曲调中流传回响。
注释:
- 斜斜瘦影:指梅花的形态,影子斜斜地投射出来,显得纤细。
- 寒窗:寒冷的窗户,暗示诗人所处的孤寂环境。
- 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与孤独。
- 羌管:一种古代乐器,暗示音乐的悠扬和凄美。
典故解析:
嫦娥的故事源于《山海经》和《史记》,她因偷吃仙药飞向月球,象征孤独与美丽。羌管则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常用来表达乡愁和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以清新细腻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严冬,正值梅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可能在寒冷的环境中,感受到梅花的孤独与坚贞,进而产生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了梅花在冬日寒风中的独特之美。开头的“斜斜瘦影”强调了梅花的清瘦与孤独感,暗示它在寒冷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接下来的“只许寒窗人自知”则揭示了梅花的美只能被那些在寒窗内的人所理解,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犹恨嫦娥收不尽”一句,运用了嫦娥这一典故,深化了诗的情感。嫦娥的形象不仅是月亮的象征,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却归羌管曲中吹”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梅花的美无法被完全珍藏,最终只能在音乐中得以回忆。
整首诗在清冷的氛围中,流露出深深的思索与感伤,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以及美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斜瘦影两三枝”:描绘梅花的形态,强调其纤细与柔弱。
- “只许寒窗人自知”:表达对梅花美丽的独特理解,只有在寒冷中孤独的人,才能领悟其深意。
- “犹恨嫦娥收不尽”:感叹嫦娥无法将梅花的美丽完全收纳,暗示对美的渴望。
- “却归羌管曲中吹”:梅花的美只能通过音乐的形式留存,体现出一种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孤独的影子,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了收纳美的能力,使得梅花的美与嫦娥的关系更加紧密。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生命中的孤独与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代表着高洁的品格。
- 嫦娥:象征美丽与孤独,传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羌管:象征音乐与情感,暗示着对美的追忆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美丽与孤独
B. 快乐与团圆
C. 财富与荣耀
答案:A -
“斜斜瘦影”描绘的是什么? A. 竹子
B. 梅花
C. 柳树
答案:B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友情的渴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代弟茝咏梅画十景·宜月》均表现出孤独的情感,但前者更多地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而后者则倾向于对自然与生命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