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06 10:2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笔染相思,暗题尽朱门白壁。动离思春生远岸,烟销残日。杨柳结成罗带恨,海棠染就胭脂色。想深情幽怨绣屏间,双。春水绿,春山碧。花有恨,酒无力。对一奁愁思,九分孤寂。寸寸锦肠浑欲断,盈盈一泪应偷滴。倩东风吹雁过江南,传消息。
白话文翻译
用笔蘸着相思之情,在朱门白壁上暗暗题写。离别的思绪如春日远岸的烟雾,渐渐消散。杨柳仿佛结成了罗带般的怨恨,海棠被染成了胭脂般的颜色。想象着深情的幽怨在绣屏间,成双成对。春水绿了,春山碧了。花儿似乎带着恨意,酒也无法消解无力感。面对着满腔的愁思和九分的孤寂。每一寸的心肠都几乎要断裂,一滴泪珠偷偷地滴落。希望东风能吹送大雁飞过江南,传递消息。
注释
- 朱门白壁:指富贵人家的宅邸。
- 罗带恨:比喻杨柳枝条如罗带般缠绕,象征离恨。
- 胭脂色:形容海棠花的红色,也比喻女子的妆容。
- 绣屏间:指绣有图案的屏风,常用于闺房。
- 寸寸锦肠:比喻心肠如锦缎般细腻,此处指内心的痛苦。
- 盈盈一泪:形容泪水的晶莹。
- 倩东风:希望东风帮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炎正(1145-1211),字济翁,南宋诗人,与辛弃疾等诗人交往甚密。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会。诗中通过对春景的描绘,抒发了深切的相思和孤寂之感。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色,同时融入了深沉的离愁别绪。诗中“笔染相思,暗题尽朱门白壁”一句,既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又暗示了内心的无尽相思。杨柳与海棠的描绘,不仅增添了春日的生机,更通过“罗带恨”和“胭脂色”的比喻,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幽怨之美。结尾处“倩东风吹雁过江南,传消息”则寄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杨炎正婉约诗风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笔染相思:开篇即点明主题,相思之情如墨染。
- 暗题尽朱门白壁:在富贵人家的墙壁上暗暗题写,表达内心的相思。
- 动离思春生远岸:春日的景色勾起了离别的思绪。
- 烟销残日:夕阳西下,烟雾消散,象征时光的流逝。
- 杨柳结成罗带恨:杨柳枝条如罗带般缠绕,象征离恨。
- 海棠染就胭脂色:海棠花的红色,比喻女子的妆容。
- 想深情幽怨绣屏间:想象中的深情幽怨,如绣屏间的图案。
- 双:指成双成对,与前文的“相思”相呼应。
- 春水绿,春山碧:春日的景色,绿水和碧山。
- 花有恨,酒无力:花儿似乎带着恨意,酒也无法消解无力感。
- 对一奁愁思,九分孤寂:面对满腔的愁思和九分的孤寂。
- 寸寸锦肠浑欲断:内心的痛苦几乎要断裂。
- 盈盈一泪应偷滴:一滴泪珠偷偷地滴落。
- 倩东风吹雁过江南:希望东风能吹送大雁飞过江南,传递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杨柳结成罗带恨”、“海棠染就胭脂色”。
- 拟人:如“花有恨”。
- 对仗:如“春水绿,春山碧”。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相思”和“离愁”展开,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深切的相思之情和孤寂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门白壁:富贵人家的宅邸,象征社会地位。
- 杨柳:象征离恨。
- 海棠:象征女子的妆容。
- 春水绿,春山碧:春日的景色,象征生机。
- 绣屏间:闺房的装饰,象征幽静。
- 寸寸锦肠:内心的痛苦。
- 盈盈一泪:泪水的晶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柳结成罗带恨”中的“罗带恨”比喻什么? A. 杨柳的枝条 B. 女子的腰带 C. 离恨 D. 海棠花
-
诗中“海棠染就胭脂色”中的“胭脂色”比喻什么? A. 海棠花的颜色 B. 女子的妆容 C. 春水的颜色 D. 春山的颜色
-
诗中“倩东风吹雁过江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希望东风帮忙 B. 希望大雁传递消息 C. 希望江南的景色 D. 希望东风吹散愁思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
- 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婉约的风格抒发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杨炎正的《满江红》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者都以春日为背景,抒发相思之情,但辛弃疾的词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辛弃疾和李清照的作品,可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