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元夕为王史君赋)》

时间: 2025-01-04 09:03:45

风光开旧眼。

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

楼台竞装点。

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

湘弦楚管。

动香风、旌旗影转。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

争看。

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

欢声正远。

嬉游意,未容懒。

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

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元夕为王史君赋) 作者:杨炎正 〔宋代〕

风光开旧眼。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楼台竞装点。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湘弦楚管。动香风旌旗影转。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争看。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欢声正远。嬉游意,未容懒。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

白话文翻译

风光展新颜。正是梅花雪初融,柳枝新绿染。楼台争相装饰。金荷灯照亮十里,珠帘齐齐卷起。湘弦楚管奏响。香风中旌旗影动。望云间,一点台星飞落,洞天清幽夜晚。争相观看。红袖围坐,舞动翠绿回春,笑声歌声生暖。欢声传得远。嬉戏游玩之意,不容懒散。恐怕丝纶急召,清都仙伯,归去朝见天子夜半。请邦人挽留遨头,醉中扶着玉腕。

注释

  • 风光开旧眼:指新春景象使人眼前一亮。
  • 梅雪初消:梅花上的雪开始融化。
  • 柳丝新染:柳枝刚刚染上新绿。
  • 照金荷十里:金荷灯照亮十里长街。
  • 湘弦楚管:指湘地的弦乐器和楚地的管乐器。
  • 台星飞下:比喻重要人物的到来。
  • 洞天清晚:指幽静的夜晚。
  • 袖红围坐:穿着红袖衣的人们围坐。
  • 舞翠回春:舞动翠绿的衣袖,象征春天的到来。
  • 嬉游意:游玩的兴致。
  • 丝纶趣召:指皇帝的紧急召见。
  • 清都仙伯:指仙人或高官。
  • 归去朝天夜半:半夜回朝见皇帝。
  • 倩邦人挽取遨头:请当地人挽留游玩的领头人。
  • 醉扶玉腕:醉中扶着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1200),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七年(1214)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王史君在元夕(元宵节)所作。元夕是宋代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灯、观舞、听乐等。诗中描绘了节日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夕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繁华和人们的欢乐。诗中“风光开旧眼”一句,即表达了新春景象给人带来的新鲜感和喜悦。接着通过“梅雪初消,柳丝新染”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节日的气氛。诗中的“楼台竞装点”、“照金荷十里”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装饰和灯火,展现了节日的繁华。而“湘弦楚管”、“动香风旌旗影转”等句,则通过音乐和旌旗的描绘,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最后,诗中的“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等句,描绘了人们的欢聚和舞蹈,表达了节日的欢乐和温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夕的欢乐和繁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光开旧眼:新春的景象使人眼前一亮,旧时的景象被新的风光所取代。
  2. 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梅花上的雪开始融化,柳枝刚刚染上新绿,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
  3. 楼台竞装点:楼台争相装饰,准备迎接节日的到来。
  4. 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金荷灯照亮十里长街,珠帘齐齐卷起,展现出节日的繁华。
  5. 湘弦楚管:湘地的弦乐器和楚地的管乐器奏响,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6. 动香风旌旗影转:香风中旌旗影动,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7.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比喻重要人物的到来,增添了节日的隆重。
  8. 洞天清晚:指幽静的夜晚,与节日的繁华形成对比。
  9. 争看:人们争相观看节日的庆祝活动。
  10. 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穿着红袖衣的人们围坐,舞动翠绿的衣袖,象征春天的到来。
  11. 笑歌生暖:笑声歌声生暖,增添了节日的温馨气氛。
  12. 欢声正远:欢声传得远,表达了节日的欢乐和热闹。
  13. 嬉游意,未容懒:游玩的兴致高涨,不容懒散。
  14. 恐丝纶趣召:恐怕皇帝的紧急召见,增添了节日的紧张气氛。
  15. 清都仙伯:指仙人或高官,增添了节日的隆重。
  16. 归去朝天夜半:半夜回朝见皇帝,表达了节日的紧张和忙碌。
  17. 倩邦人挽取遨头:请当地人挽留游玩的领头人,表达了节日的欢乐和不舍。
  18. 醉扶玉腕:醉中扶着美丽的女子,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点台星飞下”比喻重要人物的到来。
  • 拟人:如“柳丝新染”将柳枝拟人化,仿佛柳枝自己染上了新绿。
  • 对仗:如“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中的“照”与“卷”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夕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氛围,表达了节日的喜庆和温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节日装饰、音乐和舞蹈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热闹。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节日的珍惜和对欢乐时光的不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雪初消:象征春天的到来。
  • 柳丝新染:象征春天的生机。
  • 金荷灯:象征节日的繁华。
  • 湘弦楚管:象征节日的欢乐。
  • 旌旗影转:象征节日的喜庆。
  • 台星飞下:象征重要人物的到来。
  • 袖红围坐:象征人们的欢聚。
  • 舞翠回春:象征春天的到来。
  • 笑歌生暖:象征节日的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梅雪初消”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结束 C. 雪的融化 D. 梅花的盛开

  2. “照金荷十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节日的装饰 B. 节日的灯火 C. 节日的音乐 D. 节日的舞蹈

  3. 诗中“湘弦楚管”指的是什么? A. 湘地的弦乐器和楚地的管乐器 B. 湘地的管乐器和楚地的弦乐器 C. 湘地的乐器和楚地的乐器 D. 湘地的音乐和楚地的音乐

  4. “台星飞下”比喻什么? A. 重要人物的到来 B. 星星的落下 C. 节日的喜庆 D. 节日的隆重

答案

  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夕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氛围。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通过对比去年的元夕和今年的元夕,表达了节日的欢乐和温馨。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与杨炎正的《瑞鹤仙(元夕为王史君赋)》:两首诗都描绘了元夕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氛围,但辛弃疾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节日的珍惜和对欢乐时光的不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炎正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词鉴赏辞典》:收录了杨炎正的词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杨炎正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