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忆别)》

时间: 2024-09-19 22:08:54

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

枝上流莺解人语。

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

平生鸥鹭性,细雨疏烟,惯了江头自来去。

不见鹊桥边,只为隔年,翻赢得、年年风露。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纵一日两回,如何凭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忆别)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
枝上流莺解人语。
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
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
平生鸥鹭性,
细雨疏烟,
惯了江头自来去。
不见鹊桥边,
只为隔年,
翻赢得年年风露。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
纵一日两回,
如何凭据。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缭绕的窗阁中,满是尘埃的诗句。
枝头的黄莺似乎懂得人间的言语。
你知道吗,分别时花枝已瘦,
春天无所谓,还有谁来管它呢?
我平生像鸥鹭一样,
在细雨和烟雾中,
早已习惯在江边来去自如。
不见了鹊桥边的情景,
只因为隔年而已,
反而在年年风露中得到了更深的感悟。
我便学会了像无情的海潮,
即使一日潮起潮落两次,
又能凭什么来证实这一切呢?


注释:

  • 云窗雾阁:形容环境的幽静而美丽。
  • 尘满题诗处:指诗文的地方被尘埃覆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悲伤。
  • 流莺解人语:指黄莺的鸣叫似乎能够传达人的情感。
  • 瘦尽花枝:形容花朵凋零、枝条枯萎,暗示时光的无情。
  • 鸥鹭性:比喻作者的洒脱与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 鹊桥:指牛郎织女传说中的鹊桥,象征着爱情的团聚与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字子真,号无闷,南宋时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用典故,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洞仙歌(忆别)》创作于李流谦的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或爱人离去的深切思念。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洞仙歌(忆别)》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古诗。开篇以“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引入,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略显沉闷的氛围,仿佛时光已在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着,诗人提到“枝上流莺解人语”,通过自然界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动,折射出人类的情感与思绪。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流露出对春天的无奈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特别是“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离别的伤感,花枝的枯萎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春天的无情反映了人对命运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比作“鸥鹭”,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尽管经历了离别和孤独,但依然选择在细雨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结尾处“便学得无情海中潮,纵一日两回,如何凭据”,则表达了即使潮起潮落、人生变幻,也无法用什么来证明这一切,留下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诗人描绘出一个隐秘而优雅的环境,暗示离别带来的沉思。
  2. 枝上流莺解人语:借用黄莺的鸣叫,表达自然的灵性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3. 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感叹离别的痛苦,花枝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4. 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春天的无情,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失落。
  5. 平生鸥鹭性:表现诗人的洒脱态度,习惯于江边的自由生活。
  6. 细雨疏烟,惯了江头自来去:描绘自然的细腻,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淡然。
  7. 不见鹊桥边,只为隔年:对美好情景的追忆,强调时间的流逝。
  8. 翻赢得年年风露:在时间的流转中获得的感悟。
  9.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将离别与自然潮汐相类比,表现感情的复杂。
  10. 纵一日两回,如何凭据:最终的思考,留给读者深刻的哲理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鸥鹭”,突显自由与洒脱。
  • 拟人:春天被赋予无情的特质,增强了诗的情感对比。
  • 对仗:如“云窗雾阁”与“尘满题诗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痛苦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窗雾阁:象征隐秘的思考与美好回忆。
  • 流莺:代表自然的灵动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 花枝:象征美好的时光与生命的脆弱。
  • 鸥鹭: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鹊桥:象征爱情的团聚与离别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云窗雾阁”描述的是怎样的环境? A. 暗淡无光
    B. 幽静而美丽
    C. 喧闹热烈
    D. 破旧荒凉

  2. “瘦尽花枝”意指什么? A. 花朵开得特别好
    B. 花朵凋零
    C. 花枝繁茂
    D. 春天来临

  3.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愤怒
    B. 无奈与淡然
    C. 快乐与满足
    D. 忧伤与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 《夜泊牛津》(李白):描绘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孤独与自然的关系,但表现出更多的豪放与洒脱。
  • 杜甫《春望》:对时局与离别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与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流谦研究》

以上内容为《洞仙歌(忆别)》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