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乐(为海棠作)》
时间: 2025-01-19 18:5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日烘晴,轻烟笼晓,春风绣出林塘。
笑溪桃并坞杏,忒煞寻常。
东君处,没他后成甚风光。
翠深深谁教入骨,夜来过雨淋浪。
这些儿颜色,已恼乱人肠。
如何更道,可惜处只是无香。
白话文翻译:
微薄的阳光烘烤着晴空,轻烟笼罩着清晨,春风将林塘装点得如绣般美丽。
溪边的桃花与坞里的杏花,实在是过于寻常。
在东风的庇护下,之后又能有什么风光呢?
那深深的翠色,谁能教人深入骨髓?
昨夜经过雨水的洗礼,花瓣在水中摇曳。
这些花儿的颜色,已然惹得人心烦意乱。
怎能再说可惜,只是它们没有香气。
注释:
- 薄日:指微弱的阳光。
- 轻烟笼晓:轻轻的烟雾笼罩着清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春风绣出林塘:春风像绣花一样装点了林塘,形容春天的美丽。
- 东君:指春天的神灵,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
- 翠深深:形容青翠色彩的深邃。
- 淋浪:形容花瓣在雨水中浸泡的状态。
- 恼乱人肠:形容花的颜色让人心烦意乱。
典故解析:
- 东君:在古代文学中,东君常被视为春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 桃杏:桃花和杏花在中国文化中常用以象征春天和美好的爱情,常常与春天的气息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抒情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于飞乐(为海棠作)》创作于春季,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海棠花的眷恋与哀愁。诗中提及的花朵,象征着短暂的美好,反映出对生命易逝、情感难以捕捉的感慨。
诗歌鉴赏:
《于飞乐(为海棠作)》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花开的绚烂,然而在美丽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对无香海棠的惋惜与无奈。开篇以“薄日烘晴,轻烟笼晓”引入,描绘出春晨的温暖与宁静,接着“笑溪桃并坞杏,忒煞寻常”一语道出桃花与杏花的普遍,似乎在暗示美丽的事物往往是平凡的。作者在此引导读者思考,春天的美好虽常见,但真正动人心魄的花朵却少之又少。
“东君处,没他后成甚风光”一句,表达了对春神的期待与依赖,似乎暗示着春天的美好是短暂的,过后难以再见。接下来,诗人以“翠深深谁教入骨”探讨了花的深邃之美,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雨水洗礼后花瓣的惋惜与无奈,夜雨使花儿更加娇嫩,却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将春天的美景与海棠花的无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李流谦的细腻笔触与深刻情感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对春天花事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日烘晴:微弱的阳光洒在晴空上,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春日氛围。
- 轻烟笼晓:清晨的空气中缭绕着轻烟,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春风绣出林塘:春风如同工匠般,精心装点了林塘,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 笑溪桃并坞杏,忒煞寻常:溪边的桃花和岸边的杏花都开得灿烂,但似乎过于平常,缺乏独特性。
- 东君处,没他后成甚风光:即使在春神的照拂下,这些花朵的风光也难以持久,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翠深深谁教入骨:那浓郁的翠色,令人陶醉,但又无法深入骨髓,表达了对美的渴求。
- 夜来过雨淋浪:经过雨水的洗礼,花瓣如同在水中摇曳,增加了生动感。
- 这些儿颜色,已恼乱人肠:花的颜色让人心烦意乱,似乎暗示着对美好却短暂的事物的感伤。
- 如何更道,可惜处只是无香:虽然花色绚烂,但没有香气,令美好事物显得不完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绣工,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美丽。
- 拟人:赋予春风以“绣出”的能力,生动形象。
- 对仗:如“笑溪桃并坞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海棠花无香的惋惜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与短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日: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轻烟:表现出清晨的朦胧与静谧。
- 桃花与杏花: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萌动。
- 东君:春天的神灵,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翠色:象征着生机与青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春天的美丽
B. 对海棠花的惋惜
C. 自然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 A. 冬天的神
B. 春天的神
C. 夏天的神 -
诗中“薄日烘晴”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 A. 阴雨
B. 晴天
C. 风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桃花源记》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于飞乐》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描绘江水与月色的和谐美,而《于飞乐》则更加关注花的细腻与短暂之美,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流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