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使徐中奉寻李隐者于本部因临访上清遂得煮》
时间: 2025-01-08 21:2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运使徐中奉寻李隐者于本部因临访上清遂得煮
——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西风初飘飘,白露仍瀼瀼。
有人浮大川,东巡抵饶阳。
实受九重书,因之访丹房。
山气龙虎明,青林云表长。
与予适相值,议论清冰霜。
已暮更秉烛,坐偶新月凉。
玉蟾翳烟景,金飚扇天香。
影落如卿云,烂然献奇祥。
六合无异色,五峰同秋光。
锦袍谪尘世,骑鲸隔川梁。
君期践玄约,缈缈空中翔。
白话文翻译
西风开始轻轻吹动,白露依然湿润而漫洒。
有人在大江上漂流,东巡来到饶阳。
我受命于九重天,特意前来拜访丹房。
山中的气息如龙虎般明亮,青翠的林木在云间延展。
我们恰巧相遇,讨论着清冷的冰霜。
夜已深,我点起蜡烛,坐在新月的清凉下。
玉兔遮住了烟雾的景色,金风送来了天上的香气。
影子如你的云彩一般,绚丽地展现出奇特的祥瑞。
六合间没有不同的色彩,五峰共沐秋光。
身着锦袍被贬于尘世,骑鲸而过隔川的桥梁。
你期望我们遵守玄妙的约定,飘渺地在空中飞翔。
注释
- 徐中奉:指的是诗中人物的名字,可能是一位隐士。
- 李隐者:指李白,隐士代表,常常指代追求自由与清净的生活。
- 九重书:指天子所赐的书信,象征着权威与使命。
- 丹房:道教术语,指修炼的地方。
- 玉蟾:指月亮,传说中月亮上有只玉兔。
- 骑鲸:比喻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隐逸为题材,表达对自由与清静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继先受命访友之际,背景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心中产生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首联以“西风”和“白露”开篇,渲染出初秋的气息,既有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隐士的形象,他在大江上漂流,带着使命与理想,朝向饶阳而去,营造出一种自由而洒脱的气氛。
中间部分的“山气龙虎明,青林云表长”,则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山间的气息如龙虎般神采奕奕,林木的青翠延伸至云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与隐士的相遇成为诗人思考的契机,讨论“清冰霜”,仿佛在探讨人生的哲理,和自然的清淡生活。
最后几句,诗人转为抒情,描绘了夜晚的清凉与宁静,蜡烛下的对话,月光映照下的影子,展现出一种理想的清雅与祥和。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构建出一个理想中的隐士生活,传达了对自由、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初飘飘:描绘初秋季节,气候逐渐转凉。
- 白露仍瀼瀼:白露时节,露水仍然湿润,生动地呈现秋天的特征。
- 有人浮大川:隐士在江上漂泊,象征着自由的生活。
- 东巡抵饶阳:隐士的旅途,指向求道之地,暗含追求理想的意义。
- 实受九重书:受到重任,表明世俗的牵绊与责任。
- 因之访丹房:因受命而寻访隐者的寓所,象征着修道与追寻。
- 山气龙虎明:自然景象的生动呈现,暗示隐士的高洁与志向。
- 影落如卿云:影子的轻盈,仿佛与隐士的灵魂相契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气龙虎明”,将山的气息比作龙虎,生动形象。
- 对仗:如“六合无异色,五峰同秋光”,展示了诗人的对称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白露:代表秋天的清新与宁静。
- 龙虎:象征力量与生机,暗示隐士的精神追求。
- 玉蟾:指代月亮,象征清幽与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风初飘飘,白露仍瀼瀼。此句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骑鲸隔川梁”中“骑鲸”代表了什么?
- A. 追求平凡生活
- B. 超脱世俗的境界
- C. 旅行的方式
- D. 逃避现实的行为
答案
- C. 秋天
- B. 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白居易的作品,表达隐逸生活的哲理。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展现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静夜思》 vs 《运使徐中奉寻李隐者于本部因临访上清遂得煮》:
- 前者通过月亮表达思乡情,后者则通过隐士与自然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两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