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

时间: 2025-01-09 14:10:58

寻得故年香翠团,共将真赏倚阑干。

几随白日飞仙变,半为今朝宝黑乾。

光冷未粘春物笑,影疏来趁月华看。

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

寻得故年香翠团,共将真赏倚阑干。几随白日飞仙变,半为今朝宝黑乾。光冷未粘春物笑,影疏来趁月华看。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

白话文翻译:

我从京城回到这里,开始在龙变轩寻觅往年幽静的情趣,随意写下几句草稿。寻回了往年那缕香气和翠绿的景色,大家一起欣赏,倚着栏杆。仿佛在追随那白日,如飞仙般的变化,而现在的景色则如宝物般珍贵。光线微冷,未曾沾染春天的笑颜,月光下的影子渐渐稀疏,仿佛在追赶月华的脚步。江南的秋天景色依然繁华绚丽,幸好还有这一襟风月的凉意。

注释:

  • 龙变轩: 指一个雅致的庭院或楼阁,可能是作者的栖息之处。
  • 香翠团: 香气和翠绿的景物,象征着自然美和往日的回忆。
  • 飞仙变: 指白日如飞仙般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
  • 宝黑乾: 可能指珍贵的黑色天鹅绒,象征着珍贵的景致。
  • 影疏来趁月华看: 意指月光下影子疏散,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常以清新、闲适见长,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张继先返回故地时,充满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致的细腻观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淡淡的抒情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年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开篇的“寻得故年香翠团”便直接引入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几随白日飞仙变”表达了时间如白日般飞逝的无奈,而“半为今朝宝黑乾”则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景致的珍视,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光冷未粘春物笑”可见,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差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则传达了尽管秋景依然绚烂,但仍需依靠一襟清风与月光来抚慰心灵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上既有对往年美好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 诗人从京城返回,开始在龙变轩中寻找往年幽静的情趣,随意写下几句草稿。
  • 寻得故年香翠团,共将真赏倚阑干: 寻回往年的美丽景象,大家聚在一起欣赏,倚靠在栏杆上。
  • 几随白日飞仙变,半为今朝宝黑乾: 时间如白日般飞逝,而现在的景色如宝物般珍贵。
  • 光冷未粘春物笑,影疏来趁月华看: 光线微冷,未曾沾染春天的笑颜,影子在月光中逐渐稀疏。
  • 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 江南的秋天依然繁华,幸好还有这一襟清风月光的凉意。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时间比作飞仙,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受。
  • 拟人: 描述光线和影子,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翠团: 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和诗人的怀旧情绪。
  • 白日: 代表时间的流逝,象征着青春与往昔的消逝。
  • 月华: 代表宁静与思考,象征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 江南秋景: 象征着丰收与美好,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从哪里回到龙变轩? A. 从南方
    B. 从京城
    C. 从西方
    D. 从北方

  2. 诗中“几随白日飞仙变”意指什么? A. 时间流逝
    B. 春天来临
    C. 夜晚降临
    D. 秋天来临

  3. 诗中的“光冷未粘春物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忧伤
    C. 宁静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张继先与苏轼: 张继先的诗歌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苏轼则常在作品中融入政治与哲理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共同之处,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