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真人》

时间: 2025-01-09 14:24:21

仰慕清声实积时,前朝因幸拜彤闱。

稍瞻风致频相见,又恨霜天遽告归。

至德谩劳中下笑,高才须信古来稀。

自惭功行亏杨许,安得南真谈太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于真人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仰慕清声实积时,
前朝因幸拜彤闱。
稍瞻风致频相见,
又恨霜天遽告归。
至德谩劳中下笑,
高才须信古来稀。
自惭功行亏杨许,
安得南真谈太微。

白话文翻译:

我仰慕你的清雅声名,已经很久了,
前朝因缘幸得登上彤闱(殿堂)。
偶尔见你风采,频频相聚,
但又感到霜天突然告别的惋惜。
至德的美德只是在平常中显露,
高才之士世间确实稀少。
我自愧功行不如杨、许(指杨意和许行),
如何能与南真(指南方的真人)谈论太微(道理深奥的哲学)呢?

注释:

  • 清声:指高洁的声誉或品格。
  • 彤闱:指朝廷或高贵的殿堂。
  • 霜天:比喻秋冬的时节,象征离别的时刻。
  • 至德:至高的德行。
  • 杨许:指历史上著名的士人,杨意和许行。
  • 南真:可能指南方的道家真人,象征高深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性、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送于真人》写于张继先对一位道家高人的仰慕之情,诗中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交往的惋惜。诗作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送于真人》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诗人张继先以其清雅的笔调,向一位道家真人表达了自己的仰慕。诗的开头便直抒胸臆,表现出对“清声”的向往,这是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前朝拜谒彤闱,暗指诗人曾经的荣光与追求,虽有过往的辉煌,但更让人感到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在诗中,霜天的意象暗示着离别的无情,使得相见的欢愉透着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提到“至德谩劳”,表示对世俗美德的思考,强调道德的珍贵与稀有。最后两句更是自谦,承认自己在功行上的不足,无法与南真深谈。这种自省的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高洁理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仰慕清声实积时:表达了对高洁声名的景仰,表明这种仰慕已久。
  2. 前朝因幸拜彤闱:回忆过去的荣幸,暗示自己曾有过的地位与成就。
  3. 稍瞻风致频相见:偶尔相遇,欣赏对方的风采与气质。
  4. 又恨霜天遽告归:对离别的惋惜,感叹时光飞逝。
  5. 至德谩劳中下笑:认为真正的德行是在平常中显现,而非表面的光鲜。
  6. 高才须信古来稀:强调世间高才之士的稀有,表现出对才华的敬重。
  7. 自惭功行亏杨许:自我谦卑,感到自己的成就不如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8. 安得南真谈太微:表达出与高人交流的渴望,但又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天”用来象征告别。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自谦:通过自贬表现出对他人的崇敬,表现了士人的品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自我反省与谦卑的态度,传达出一种对卓越品德与才华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声:象征高洁的品德与声望。
  • 彤闱:代表权力与成就。
  • 霜天:暗示离别与时光的流逝。
  • 至德:代表崇高的道德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继先的《送于真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仰慕与惋惜
    C. 欢乐

  2. 诗中提到的“南真”是指什么? A. 南方的美丽
    B. 高深道理的象征
    C. 一位士人

  3. “霜天”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希望
    B. 离别的惋惜
    C. 生命的终结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送于真人》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张继先更侧重于个人的理想追求,而杜甫则关注国事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