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前汉外戚传
作者: 李嶷 〔唐代〕
人录尚书事,家临御路傍。
凿池通渭水,避暑借明光。
印绶妻封邑,轩车子拜郎。
宠因宫掖里,势极必先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外戚家庭的生活状况与命运。诗中提到一个人担任尚书的职务,家族坐落于皇宫路旁,生活较为优越。他们开凿池塘以引渭水,借此避暑。作为权臣的妻子,享有封邑,儿子则乘坐华丽的车子拜见官员。然而,这种宠幸源于宫廷的深处,权势达到顶峰时,必然会先遭到灭亡。
注释:
- 尚书事:指担任尚书的职务,尚书是古代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 御路:指皇帝出行的道路,意味着地位的显赫。
- 凿池通渭水:指开凿池塘,引导渭水,表现出他们的富裕与对生活环境的重视。
- 印绶:古代官员的象征,表示权力与地位。
- 轩车:指华丽的车辆,象征权贵的生活。
- 宠因宫掖里:指宠幸源于宫廷内部,暗示权力的变幻无常。
- 势极必先亡:反映了权力达到极点时的危险,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宿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嶷,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关注历史与现实,体现出独特的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外戚权势盛行的时期。李嶷通过描绘外戚的生活,意在揭示权力的危机与命运的无常,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警惕。
诗歌鉴赏:
李嶷的《读前汉外戚传》以简练而深刻的诗句,展现了外戚家庭的奢华与随之而来的命运危机。诗的开头以“人录尚书事”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权力中心的景象,家庭的地理位置与社会地位相辅相成,表明了他们的显赫。接下来的描写“凿池通渭水”,则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传达出外戚的富裕与享乐。
然而,李嶷并没有止步于描述奢华的生活,而是透过这些表象揭示了深层的危机感。最后两句“宠因宫掖里,势极必先亡”则是全诗的高潮,告诫人们权力的极盛往往伴随着衰亡的预兆。诗中表现出一种对权力游戏的深刻洞察,既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蕴含着对历史循环的感慨。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描绘了外戚的荣华富贵,后半部分则通过权力的无常而引发的深思,形成鲜明对比。李嶷以简洁却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出权力的魅力与危险,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录尚书事:直指外戚担任高位,暗示社会地位。
- 家临御路傍:强调其家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显示出权势与荣耀。
- 凿池通渭水:具体生活场景,象征富裕生活的享受。
- 避暑借明光:通过自然环境描绘出生活的惬意。
- 印绶妻封邑:强调权力带来的特权和荣耀。
- 轩车子拜郎:描写子女的地位与荣华。
- 宠因宫掖里:转折点,指出权力的来源。
- 势极必先亡:总结警示,表达对权力无常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临御路傍,凿池通渭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喻:通过外戚的生活,隐喻权力的虚幻与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外戚的繁华生活,表达了对权力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警惕权力的无常与变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尚书: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御路:皇权的象征,暗示外戚的依附与荣耀。
- 渭水:自然景观,象征生活的优越与安逸。
- 印绶:权力的象征,表达权利的特殊性。
- 轩车:象征富贵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嶷的《读前汉外戚传》主要描绘了哪个群体的生活?
- A. 文人
- B. 外戚
- C. 农民
- D. 商人
-
诗中提到“势极必先亡”,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权力达到极点后会长久存在
- B. 权力达到极点后会遭遇灭亡
- C. 权力永远是好的
- D. 权力会自动消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李嶷的《读前汉外戚传》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李嶷侧重于权力的无常,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国家的动荡。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嶷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