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见《众香词》》

时间: 2025-01-14 04:41:33

凉风急。

芭蕉细雨声声滴。

声声滴。

半床针绣,一灯明灭。

良人远在黔天隔。

溪山叠叠愁云湿。

愁云湿。

鱼书沉杳,雁鸿遥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急。芭蕉细雨声声滴。声声滴。半床针绣,一灯明灭。良人远在黔天隔。溪山叠叠愁云湿。愁云湿。鱼书沉杳,雁鸿遥绝。

白话文翻译:

渐渐凉风吹来,芭蕉树下细雨淅淅沥沥地响着。滴滴答答,正如我心中的思念。半床刺绣的被子上,一盏灯光时明时灭。我的爱人远在黔地,与我天各一方。远处的山水重重叠叠,忧愁的云层蒙蒙湿润。愁云密布,书信沉寂无音,鸿雁在天际孤独飞翔,音信全无。

注释:

  • 凉风:指秋冬时节的寒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及心情的凉意。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水边,常用来渲染环境。
  • 声声滴:反复的滴水声,象征思念的绵长。
  • 针绣:指用针线刺绣的被褥,象征温暖与家。
  • 良人:指心爱的人,古代对丈夫的称呼。
  • 黔天:指贵州一带,象征着遥远与隔绝。
  • 鱼书:古代用鱼传递书信的方式,象征着音信的稀少。
  • 雁鸿:大雁,常用作信使,象征着思念的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洁,清代女诗人,生于才子佳人的时代,作品多以感情细腻、意境优雅著称。她的诗歌常常描绘女性的思念与孤独,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聪慧的才情。

创作背景:

《忆秦娥》写于清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女性在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体现了清代女性在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凉风急”与“芭蕉细雨”瞬间营造出一种凉意与思念交织的氛围。细雨声声滴落,仿佛是诗人心中思念的声音,反复回响,令人心生感慨。

“半床针绣,一灯明灭”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夜晚,温暖的被褥与冷清的灯光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她对良人的深切思念。良人“远在黔天隔”,不仅指地理上的遥远,更是情感上的隔阂。此处描写了一种无奈与惆怅,令人倍感凄凉。

后面的“溪山叠叠愁云湿”更是将诗人的愁绪推向了高潮。叠叠的山水与愁云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她心中的重重忧愁。而“鱼书沉杳,雁鸿遥绝”则在诗的结尾深化了思念的主题,暗示着音信的断绝,增添了一份无奈与孤寂。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思念与孤独的境界,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风急:凉风呼啸,暗示时节的变换与内心的凉意。
  • 芭蕉细雨声声滴:细雨声声,传达出绵延不绝的思念。
  • 半床针绣,一灯明灭:暗示孤独的夜晚,心中思念的无奈。
  • 良人远在黔天隔:表达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
  • 溪山叠叠愁云湿: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愁绪满溢。
  • 鱼书沉杳,雁鸿遥绝:音信全无,思念更加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细雨,形象生动。
  • 对仗:如“声声滴”与“愁云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意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中面对的无奈与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季节与心情的转变。
  • 芭蕉:代表自然环境,增添诗情画意。
  • 灯光:象征温暖与孤独之间的对比。
  • 溪山:象征遥远与隔绝,增加悲凉之感。
  • 鱼书与雁鸿:象征沟通的缺失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良人远在黔天隔”中的“黔”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贵州
    B. 四川
    C. 湖南
    D. 云南

  2. “声声滴”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平静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思念?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D. 对仗

答案:

  1. A. 贵州
  2. B. 思念
  3. C.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陆游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但钱洁的《忆秦娥》更注重于孤独的情感描绘,而李清照则通过更多的自然意象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