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六月二十五日出都口占》
时间: 2025-01-06 07:4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午六月二十五日出都口占
久载滞京师,载寒复载燠。
进退等碌碌,腼然空食粟。
初读未见书,同校阁天禄。
继补金之曹,会计学仓谷。
三年职西台,滥厕獬豸服。
弹蕉无修篁,人愧不如竹。
弱羽阁翻飞,翕然为雌伏。
邛须念我友,欲去数回复。
饮饯复留连,谈剧累晨夙。
囊涩不得行,空有书盈簏。
牙轴亦丛积,壮如大举腹。
得友赠之策,乃得戒童仆。
是时岁将秋,斗柄指西陆。
季鹰动乡思,鲈脍兼莼簌。
归与田将芜,补莳兰与菊。
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京城久居的感受,感到寒冷与炎热交替,生活在此无所作为,心中空虚。初读书籍时没有见到显著的收获,感觉自己与同窗无异,做事毫无进展。作者在西台任职三年,感到被闲置,生活琐碎,思绪杂乱。对比竹子,认为自己不如它坚韧,飞翔的鸟儿也显得无所依附。心中惦念好友,想要去探访,却因饮酒留连忘返,谈论戏剧至晨。囊中缺乏金钱,书籍虽多却无法带走。朋友赠予的策马之计,才使我对童仆有了警示。此时正值秋季,斗柄指向西方,思乡情愈发浓厚,渴望归乡与田园相伴,种植兰花与菊花。儿童在田间欢呼,既耕作又读书。
注释
- 久载滞京师:长时间滞留在京城。
- 腼然空食粟:尴尬而无所事事,白吃粮食。
- 初读未见书:初学时没有见到书籍。
- 西台:指作者所任职的地方。
- 弱羽阁:形容鸟儿在高阁中飞翔。
- 邛须:地名,寓意对友人的思念。
- 斗柄:指北斗星的指向,象征时间的流逝。
- 鲈脍兼莼簌:鲈鱼的刺肉和莼菜,象征乡土美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庆镛(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诗才和文才闻名,擅长描写生活和自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丙午年六月,正值作者在京城滞留的时期,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归田园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京城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挣扎。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交汇,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生活的味道。开篇以“久载滞京师”引入,概括了作者在京的久留与无所作为,接下来的描述则将生活的琐碎细致地呈现出来,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无奈与彷徨。
尤其是在“弹蕉无修篁,人愧不如竹”这一句中,作者用竹子与蕉的对比,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自省与不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再者,通过对“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的描绘,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纯真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思考方式,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载滞京师:说明作者长时间住在京城,感到无所适从。
- 载寒复载燠:描绘了京城气候的变化,表现出生活的不适。
- 进退等碌碌:形容进退两难,处于忙碌而无所成就的状态。
- 腼然空食粟:表达了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 初读未见书:指初学习时没有显著收获。
- 三年职西台:说明在西台任职三年,感到被闲置。
- 弹蕉无修篁:用竹子与蕉的比喻,反映自我价值的思考。
- 弱羽阁翻飞: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 饮饯复留连:再现与友饮酒的场景,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囊涩不得行:金钱短缺,使得生活受限。
- 斗柄指西陆:时间流逝,思乡情愈浓。
- 儿童犹欢呼:描绘了乡村的活力与生机,令人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竹”与“蕉”进行对比,深化自我反思。
- 拟人:对“儿童”的描写,使其生动有趣。
- 对仗:如“且耕或且读”,显示了生活的多样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京城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正直,反映作者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 儿童:象征纯真与快乐,体现乡村生活的简单美好。
- 斗柄:象征时间与人生的流逝,折射出作者的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久载滞京师”指的是? A. 长时间在京城生活
B. 在乡间生活
C. 在国外生活 -
“弹蕉无修篁”中的“蕉”与“竹”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作者的无奈与失落
B. 代表生活的繁华
C. 代表友谊的深厚 -
诗的最后一句“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怀念
B.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C. 对奋斗的渴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 孟浩然《春晓》:反映了对春天的美好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陈庆镛与王维: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题材,但前者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陈庆镛诗文集》
以上内容为对陈庆镛《丙午六月二十五日出都口占》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