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台寺遇雪》
时间: 2025-01-04 10:2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石台寺遇雪
人言十月小春回,
谁酿寒云作雪醅。
天女戏抛群玉佩,
风姨吹散万解杯。
竹非为米腰皆折,
山不因愁发尽皑。
冻合诗肩不成句,
六花时入轿窗来。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十月是小春天的回归,
可是谁在酿造寒冷的云朵成雪呢?
天女在调皮地抛洒着群玉佩,
而风姨却把万解杯吹散了。
竹子并非为米而腰皆折,
山也不因忧愁而白雪覆盖。
冻得我无法写诗,诗句无法成形,
六花在这时悄然飘入了轿子的窗内。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春:指农历十月,气候转暖的季节。
- 雪醅:指用寒云酿成的雪,醅字原意为酿酒的原料。
- 天女:指天上仙女。
- 玉佩:古代佩饰,象征美好。
- 万解杯:指满是酒的杯子,解字意为解除。
- 六花:指雪花,常用以形容雪的美丽。
典故解析
- 竹非为米:此句可能暗指竹子和米的不同,强调自然的独特性。
- 山不因愁:暗示自然界的存在与人类情感无关,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均,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正值雪季,诗人可能是在游览石台寺时偶然遇雪,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表达了对自然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游石台寺遇雪》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对冬季雪景的独特感受。开头两句以“人言十月小春回”引入,设定了时间背景,接着用“谁酿寒云作雪醅”引发读者的思考,雪的产生如同美酒的酿造,令人向往。接下来的“天女戏抛群玉佩”通过拟人化手法,将雪花比作美丽的玉佩,给人一种轻盈飘洒的感觉,而“风姨吹散万解杯”则展现了风的力量,描绘出雪花纷飞的场景。
后面的句子“竹非为米腰皆折,山不因愁发尽皑”则转向对自然的哲思,强调自然景物的坚韧与独立,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最后的“冻合诗肩不成句,六花时入轿窗来”表达了诗人因寒冷无法作诗的无奈与雪花悠然飘落的美丽,构建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
整首诗以雪为主线,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言十月小春回:开篇指出十月暖意重现,暗示冬季的温暖即将到来。
- 谁酿寒云作雪醅:质疑雪的来源,表明雪的神秘与美丽。
- 天女戏抛群玉佩:将雪花比作玉佩,赋予雪以灵动的特质。
- 风姨吹散万解杯:描绘风的力量与雪的洒脱。
- 竹非为米腰皆折:强调自然的固有形态。
- 山不因愁发尽皑:自然不受人类情感的影响。
- 冻合诗肩不成句:表现诗人因寒冷而无法作诗的困境。
- 六花时入轿窗来:描绘雪花轻盈飘落的画面,增添了诗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天女戏抛”,使雪花生动。
- 比喻:将雪比作“玉佩”,形象生动。
- 对仗:如“竹非为米”与“山不因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的神秘美与诗人的无奈,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幽与宁静,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美丽,带有一种冷静的美感。
- 竹:象征坚韧与典雅,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观察。
- 山:象征稳定,强调自然的独立与自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女”指的是什么?
A. 天上的仙女
B. 风
C. 雪花
D. 竹子 -
“六花”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雨
B. 雪花
C. 竹子
D. 诗句 -
诗人为何无法写诗?
A. 没有灵感
B. 寒冷冻住了他
C. 忘记了
D. 没有纸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如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但《游石台寺遇雪》更加强调了冬季的孤独与冷清,而《送元二使安西》则表现出离别的情感与壮阔的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游石台寺遇雪》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