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

时间: 2025-01-17 08:34:45

年来私自问,何故不归京。

佩玉腰无力,看花眼不明。

老慵难发遣,春病易滋生。

赖有弹琴女,时时听一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问
白居易

年来私自问,何故不归京。
佩玉腰无力,看花眼不明。
老慵难发遣,春病易滋生。
赖有弹琴女,时时听一声。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不回京城? 腰间佩戴的玉佩显得无力,看花的眼睛也不再明亮。年纪渐长,懒惰难以驱散,春天的病痛常常复发。幸好有弹琴的女子,时时能听到她的琴声。

注释:

  • 年来:这几年。
  • 私自问:自己问自己。
  • 佩玉:指腰间佩戴的玉器,象征身份和地位。
  • 腰无力:形容身体的虚弱。
  • 春病:春季常见的病痛。
  • 赖有:幸好有。
  • 弹琴女:弹琴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自问》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自问》是一首自省的诗,透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年华流逝和对生活的无奈之情。开篇以“年来私自问”引入,表明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他自问为何不回到京城,暗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追忆与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身体的衰弱,佩戴的玉佩已无力承托,眼睛看花也显得模糊,这不仅是生理的衰老,更是心灵的疲惫。老年的慵懒和春天的病痛交织在一起,显露出对无力和无奈的深刻感受。最后,提到“赖有弹琴女”,则是对生活中仍有美好事物的寄托,琴声成为他情感寄托的来源,给生活带来一丝慰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思索,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来私自问: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常常反思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2. 何故不归京:表达对京城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3. 佩玉腰无力:身体的虚弱,象征着人到老年精力不再。
  4. 看花眼不明:视力的衰退暗示着生活的朦胧与迷茫。
  5. 老慵难发遣:年老带来的懒惰使得他难以振作。
  6. 春病易滋生:春季常见的病痛,暗示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7. 赖有弹琴女:即便生活中有困扰,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8. 时时听一声:琴声成为他心灵的慰藉,体现了对艺术的依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佩玉腰无力,看花眼不明”,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 比喻:将年老与虚弱的身体描绘得十分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情景交融:琴声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白居易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生活无奈的情绪,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佩玉:象征身份和地位,但随着年华流逝,变得无力。
  • :象征美好事物,但也隐含着时光的流逝。
  • 琴声:代表内心的慰藉与艺术的力量,成为生活中的一缕光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自问》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的生活
    • B. 对年华流逝和生活无奈的思考
    • C. 对故乡的向往
  2. 诗中“佩玉腰无力”表达了什么?

    • A. 身体的疲惫
    • B. 精力充沛
    • C. 财富的象征
  3. 诗中提到的“弹琴女”有何意义?

    • A. 她是诗人的朋友
    • B. 她的琴声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 C. 她是诗人的敌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也是对人生短暂的反思。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自问》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是对家国的忧虑与感慨。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