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时间: 2025-01-01 16:17:06

湿云不动溪桥冷。

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

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

夜深花正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湿云不动溪桥冷。
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
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
夜深花正寒。


白话文翻译:

湿漉漉的云朵静静地悬在空中,溪桥显得格外寒冷。
微微的寒意透过东风的影子。
桥下水流潺潺,声音悠长。
一枝花与月光相映,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人们怜惜这花儿依旧,但花儿却显得比人更为消瘦。
不要倚靠在小栏杆上,夜已深,花儿正感到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湿云:湿润的云,形容天气阴冷。
  • 溪桥:小溪上的桥,环境描写。
  • 嫩寒:初春的寒意,形容寒冷但又带有一丝生机。
  • 东风影:春天的东风,带来温暖的影子。
  • 水声长:水流的声音悠长而清晰。
  • 和月香:与月光相辉映的花香。
  • 怜花似旧:对花的怜惜之情,似乎和以前一样。
  • 应瘦:应该是瘦弱的。
  • 小栏干:小栏杆,指的是桥的栏杆。
  • 夜深花正寒:夜晚深了,花儿感到寒冷。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花的怜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卓越,尤以诗词闻名。其诗风广泛,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菩萨蛮》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春季,苏轼在生活的某个时刻,感受到春寒料峭,心中滋生对花草的怜惜与思考,因而写下此词,抒发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的开头,“湿云不动溪桥冷”,描绘出一幅冷清的春景,湿润的云层笼罩着溪桥,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这种环境的描写为后面的情感注入了一种沉郁的基调。接着“嫩寒初透东风影”,则通过“东风”这一季节的象征,暗示春天的来临,但“嫩寒”又表明春天尚未完全温暖,给人一种矛盾的心理感受。

“桥下水声长”一句,水声绵延,仿佛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使得整体氛围更加宁静。诗中“一枝和月香”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花香与月光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与欣赏。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一句,更是将人与花的关系深化,花虽美好却因春寒而显得萎缩,恰似时光流逝中人们的苍老与无奈,令人感到怜惜。最后两句“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则是对当下情景的总结,诗人感受到夜深和寒冷,提醒自己不应沉浸于此,令人感到深思。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蕴含着对生命脆弱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湿云不动溪桥冷:描绘湿润的云层静止不动,造成溪桥的寒冷氛围,展现了春天的冷清。
  2. 嫩寒初透东风影:春风带来寒意,暗示春天尚未完全温暖,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感受。
  3. 桥下水声长:水流声细腻且悠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宁静。
  4. 一枝和月香:花与月光相辉映,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与浪漫气息。
  5. 人怜花似旧:人对花的怜惜,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6. 花比人应瘦:花的凋零比人更为明显,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7. 莫凭小栏干:提醒自己不要倚靠在栏杆上,暗示要有自制力。
  8. 夜深花正寒:夜晚已经深了,花儿感到寒冷,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凋零比作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拟人:花被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水声长”与“月香”,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寒冷与花的凋零,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湿云:象征阴冷和压抑的气氛。
  • 溪桥:代表人与自然的联系。
  • 水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 :美好与脆弱的象征。
  • :象征宁静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湿云”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晴朗
    B. 阴冷
    C. 暴风雨

  2. “人怜花似旧”中的“花”指的是:
    A. 新开的花
    B. 凋零的花
    C. 画中的花

  3. 诗中提到的“莫凭小栏干”是为了提醒:
    A. 不要靠近溪水
    B. 不要沉迷于悲伤
    C. 不要倚靠在栏杆上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但苏轼更侧重于描绘环境的冷暖和生命的脆弱,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过往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时代女性的不同处境及心态。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