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江景》

时间: 2024-12-29 19:41:31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江景
作者: 苏轼 〔宋代〕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是我在湖上与张先一起作词时所写。此时听到凤凰山下雨后初晴,水面上微风拂动,晚霞映照着天边。一朵芙蓉花在水中盛开,依旧显得妩媚动人。忽然看到一对白鹭飞来,似乎在有意地追慕那优雅的姿态。
突然听到江上传来哀伤的筝声,满含着苦涩的情感,究竟是为谁而奏?
烟雾渐渐散去,云彩也收起,依稀可见湘妃的身影。
我想等到曲子结束时去询问,却找不到人影,只有几峰青山静静伫立。

注释:

  • : 作诗的意思。
  • 凤凰山: 指代某个特定的山名,象征美丽。
  • 芙蕖: 指的是莲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 双白鹭: 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意境。
  • 弄哀筝: 泛指弹奏悲伤音乐的筝。
  • 湘灵: 传说中的湘妃,象征着忧伤与美丽。
  • 数峰青: 形容远处青山的朦胧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又有细腻柔和,是宋词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苏轼与友人张先游湖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离别、情感孤独的感慨。正值雨后初晴之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江城子·江景》是一首描写江湖美景的词作,既有自然的美丽,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开头描绘了湖上与友人共赋诗时的情景,水风拂面,晚霞映照,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中的“芙蕖”象征着纯洁与美好,白鹭的飞来则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慕与向往。

接着,词中转入对音乐的描绘,弹奏的筝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情感的无奈与惆怅。最后,词人欲寻问曲终之人,却发现人影不见,只有青山静伫,留下了更多的思索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景与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苏轼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与张先同赋: 表明词人和朋友一起作词,强调了友谊。
  • 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 通过“雨初晴”描绘出清新自然的景象,增添了诗意。
  • 水风清,晚霞明: 描述湖面清风拂动,晚霞绚丽,意境悠远。
  •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芙蓉花的盛开暗示着美的存在,盈盈一笑。
  •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白鹭的出现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对美的向往。
  •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筝声哀婉,表达了无奈与惆怅。
  •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描绘出烟雾散去后的情景,湘灵的暗示增添了神秘感。
  •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结尾处的孤独感,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疏离。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将白鹭比作慕情之物,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 拟人: 筝声被赋予了情感,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 对仗: 词中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该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宁静与深邃。
  • 芙蕖: 象征纯洁与美好。
  • 白鹭: 象征自由与美丽的情感。
  • :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青峰: 象征永恒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芙蕖”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玫瑰
    D. 梅花

  2. 诗中提到的“白鹭”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美好情感
    C. 失落
    D. 追忆

  3. 诗人希望通过筝声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惆怅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苏轼与辛弃疾的词风比较:苏轼的词多描写自然与人文结合,辛弃疾则更偏重于豪放激昂的情感表达。
  • 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苏轼词集》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导论》